新苏北网

郝家耕 | 兰襟师生绮丽缘

[复制链接]

2025-3-22 11:58:25 35679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5-3-22 11:58:25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5-3-22 11:58:25

115528xh3th94thaih1ii8.jpeg

跨洋研学留芳影(王继棠右三)



兰襟师生绮丽缘
江苏/郝家耕


乙巳年的早春,万物似乎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仿佛连时间都在那一刻凝固了。

2月24日上午,李浩握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屏幕上“特级教师王继棠病逝”的简讯刺得眼眶发烫。

这位资深导游当即停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乘高铁赶赴苏北故里。在缀满白菊的追思礼堂,泛黄的备课笔记与褪色的奖状间,封存着50多年前那场改变命运的相遇。

灵堂内,烛光摇曳,花香弥漫。王老师的遗像静静地悬挂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庞,让李浩的心再次被深深刺痛。他缓缓走到遗像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泪水无声地滑落。几十年的师生缘、兰襟情,一幕幕、一段段在眼前清晰再现。

115528vx44dda8zxpzopjq.jpeg


  • 香港师生留靓影(左一李浩,右二王继棠)

1969年,江苏省大丰县大桥公社川西村小学,这所坐落在海水与芦苇荡之间的简陋学校,有一位乡村教师王继棠,他以无私的爱心和深厚的学识,照亮了一个个农家孩子的心灵之路。

他们的故事,就像这春天田野间不经意间绽放的野花,虽不起眼,却生命力顽强,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川西小学,那所承载着无数孩童梦想的小学校园,是李浩知识之旅的起点。儿时的李浩,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如星辰般不屈的光芒。

父母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守着几亩薄田度日。每当他看到暴雨冲垮田埂,父母们不得不跪在泥泞中扶救玉米苗;炎炎夏日,农家人挥汗如雨,不顾烈日晒顶仍恨白天太短时,心中就燃起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火焰。

凌晨五点,李浩的晨读声惊飞檐下的麻雀;晚自习后还要翻墙进教室偷学,月光和他睫毛上的霜花是最好的见证。他用不屈和热忱,在困境中突围!

在川西小学,他遇到了恩师王继棠老师。王继棠老师,是川西小学里一位资深的语文老师。他身材不高,但精神矍铄,深邃的目光仿佛能洞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115528njlcn9bw3qetclqw.jpeg


名师下乡启童梦(王继棠后排左一)

他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文化的传承,更是点燃希望,引领孩子们走向更广阔天地的灯塔。每当李浩成绩不理想或思想出现波动时,王老师总能及时地出现在他的身边。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川西小学的操场上。王继棠老师将李浩叫到了办公室,他的眼神中既有责备,又有期待。

“李浩,你最近怎么了?语文阅读理解的潜力远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王老师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他试图从李浩的眼神中寻找原因。

可李浩低着头,双手紧紧地绞在一起,声音有些颤抖:“老师,我……家里最近秋收秋种的农活很多,我……我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少了。”

王继棠老师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理解李浩的难处,但他更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李浩,生活总是充满了挑战的,人需要一路逆风飞翔,学会开辟新航程。你的潜力很大,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从今天起,这一个月每天放学后,你来老师这里,我给你补习。”

那一刻,李浩的眼眶湿润了。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力量。仿佛有一股暖流涌入心田,注入了希望的光芒。

从那以后,每天下晚放学后,王继棠老师的办公室里总会亮起一盏煤油灯;每个黄昏,总能听到王老师耐心地讲解,从拼音到句子,从阅读到写作。王老师还经常用自己的工资为李浩买来书籍和学习用品,把家中的连环画带给他阅读,鼓励他多读书,开阔眼界。

李浩也没有辜负王老师的期望。他倍加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分钟,把王老师的爱化作学习的动力。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借着微弱的灯光,埋头苦读,用那份坚韧和执着,对王老师最好的回报。

1977年12月,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首次高考中,李浩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旅游专科学校。当时全国570万考生,录取率仅有5%,这难度可想而知。

那一刻,整个大桥镇上都沸腾了,人们纷纷向王继棠等其他老师表示祝贺,感谢他们为乡村培养出了这样一位优秀的学子。

115528ssvsm5lmd7xxvdvi.jpeg


  • 双科教研基层行(王继棠前排中)

1980年旅游学校毕业后,李浩分配在江苏省外事旅游汽车公司当汽车电工。这份工作与他的理想职业——国际导游相去甚远。面对这样的现实,李浩没有选择沉沦,而是将每一次挑战都视为一次成长的机会。他深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离梦想更近一步。

有一次,单位组织员工去无锡游玩。李浩在无锡鼋头渚樱花盛开的春日,偶遇一位英语导游正用流利的口语向外国游客讲解太湖石的典故。湖面倒映着粉白花海,导游与外国游客谈笑风生的场景在他心中埋下种子。

回南京后,他揣着二手英语词典,带着笔记本跑到南京饭店,鼓起勇气与用餐的外国背包客攀谈,在异国食客的谈笑中积累词汇,以便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甚至,将汽修工具名称制成双语卡片随身背诵。

转折发生在他为修理所翻译进口汽车维修手册时。凭借自学的机械英语词汇,他不仅精准翻译了涡轮增压器故障代码,还补充了英文版操作流程图。

后来,巧了,修理所所长了解到他好学,让他在三个月内翻译一大堆汽车专业修理资料,他居然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了,这份专业译文被本单位认可,南京汽配圈争相传阅,从此名声大噪。

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李浩成功通过了英语考试,并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中国国际导游。樱花纷扬落在他别着“涉外导游”的胸牌上,使他成为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的一位资深英语导游。

那一刻,他仿佛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欢呼声。他明白,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王老师的悉心教导以及身体力行的影响。

115529jsx57byn7xbs3cx5.jpeg
纽约旗迹浩影存(李浩在美国当导游)

香港回归不久,一个盛夏的早晨,王继棠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率领着10多位怀揣梦想的乡村教师,踏上了前往香港参观学习的旅程。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仿佛一群即将远航的探险家,准备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宝藏。而在这场参观学习旅程中,又邂逅了一场意外重逢的温暖与光明。

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媚。禄口国际机场内,人来人往,每一张面孔都写满了各自的喜悦与期待。

李浩,一位在旅游界小有名气的资深导游,正专注地协助即将飞往香港的乡村教师团队办理签证核验手续。他的眼神在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间穿梭,直到一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王继棠”跃入眼帘。那一刻,他的心潮沸腾了。

“王继棠”,这个名字如同一串钥匙,轻轻打开了李浩记忆深处的那扇锈迹斑斑的门。

60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午后,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讲台上那位朴实厚道的老师身上。王继棠,他的小学语文老师,用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引领着学生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

李浩至今仍记得,是王老师用一篇篇经典课文,点燃了他对文字的热爱,让他明白了何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此刻,在这个繁忙的机场,重逢来得如此突然,李浩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他几乎是本能地抬起头,寻找着那个记忆中的身影。当目光与王老师交汇时,两人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笑容,那是一种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默契,是缘分最美好的见证。

机场的重逢,候机厅里跨越二十多年地相拥,让岁月刻痕与未改的师生情在晨光中交织。李浩看到已经两鬓斑白的王老师时,他紧紧地握住老师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老师,谢谢您!是您给了我希望和力量,让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

王老师笑着拍了拍李浩的肩,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李浩,你做得很好。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保持那份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你拥有一颗勇敢而坚韧的心,这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三万英尺高空上云端的叙旧,让煤油灯下度过的温暖时光与人生选择在舷窗外云海中浮沉。在飞往香港的航班上,王老师与李浩坐在了一起。他们仿佛也脱离了日常的琐碎,进入了一个只属于两人的世界。

王老师依旧是那么朴实厚道,言谈间透露出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而李浩,则像是一个急于展示自己成长成果的孩子,兴奋地分享着自己这些年来的工作经历,尤其是作为一名涉外导游,如何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儿女的好客热情传递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

香江的烟雨,太平山顶的都市画卷,香港教育的璀璨星河,串联起了跨越时空的师生传承。“你知道吗,老师?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带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那些我们曾在课本上读过的风景。”李浩的眼神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那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王老师微笑着,眼中满是欣慰。“看到你如今如此出色,我很高兴。人生的精彩不在于终点的高度,而在于攀登时积累的厚度与仰望的姿态。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在香港的六天里,李浩不仅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导游,更像是一个满怀感激的学生,陪伴着这批乡村老师游览这座繁华与古朴并存的城市。

他们漫步在维多利亚港的岸边,看着夜幕降临后璀璨的灯光与海面上的倒影交相辉映,仿佛整个世界都温柔了起来;他们探访了历史悠久的庙宇,感受着那份沉淀千年的宁静与庄严;在香港的几所校园里,他们边走边聊,回忆着过往岁月,也谈论着对未来教育的期许。

115529kcdjy9s3x4ntxdx7.jpeg

荆璨香江永映棠

“香港,这座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就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故事。”李浩指着远处的一座座建筑,向王继棠团队的老师们介绍着它们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而老师们,则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思考与感悟的光芒。

最难忘的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他们坐在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里,品着香茗,聊着过往与未来。李浩拿出了一本自己参与编写的香港旅游博览手册,扉页上工整地写着:“献给最敬爱的王老师——是您教会了我如何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王老师接过手册,翻阅着,眼眶渐渐湿润。“这是我带乡村老师在外参观学习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谢谢你,李浩。你的成长,是我最大的骄傲。”

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馨与感动。缘分,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将他们紧紧相连,无论是在南京的禄口国际机场,还是在香港的街头巷尾,它都像一条无形的线,牵引着两颗心,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找到了彼此。

李浩在周大福金铺的霓虹灯牌下驻足时,霓虹灯和晚霞把二十四K金链染得更黄了,带着少年人独有的赤诚:“老师,这是香港最亮的金子。”

此时,李浩拿出刚买的一款金光闪闪的颈饰,请王老师代表他赠给师母张素琴老师。金链寄情,周大福金店里的特殊礼物,将师生的情谊凝成永恒的光泽。

张素琴接到金项链后,蓦地想起五十年前的语文课外辅导:破旧的教师办公室里,这孩子在煤油灯边抄课文,纸页被烟熏得泛黄,灯火在他稚嫩的脸庞上跳动,将一笔一画的坚持烙进岁月皱褶里。那时他仰头问我:“张老师,书里说的‘金不换’是什么样?”我指了指他攥紧的铅笔头。

金饰垂落在师母素衣领口时,张老师说:“金链勾连跨越五十多年的师生情缘,融入香港地标意象,描绘师生绮丽梦。这情谊却比真金更耐岁月消磨。”

岁月悠悠,转眼间,那次香港之行已成为记忆中最闪耀的篇章。但对于李浩和王老师来说,那份因缘而生的师生情谊,却如同香港岛上永不褪色的风景,永远镌刻在心间。

115529of6hif0bwgbf0w67.jpeg

浩驻波城导旅途(李浩常驻波士顿)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些相遇如同流星划过夜空,短暂却璀璨;而有些离别,则像秋日里缓缓飘落的树叶,虽静美却让人心生凄凉。王继棠老师与李浩之间便是一场跨越时空、深刻而动人的“巧遇”,它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也诠释了爱与记忆的永恒。

王继棠老师,一位默默耕耘了近六十年的灵魂工程师,江苏省优秀人民教师,他的笑容如同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无数孩子的心田。然而,命运并未眷顾他的坚持,2018年的一次意外跌倒,迫使他离开熟悉的讲台,困在了医院的病床之上。

尽管身体日渐衰弱,但王老师的心中始终燃烧着热衷教育的火焰,对一些“得意门生”也不舍牵挂。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拿起那些泛黄的照片,回忆起与学生们共度的美好时光。

李浩是王老师的得意弟子之一,如今已退休在南京,享受着宁静而悠闲的晚年生活。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对王老师的感激与思念从未减退。每年的春节,无论多忙,李浩都会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向王老师送去最真挚的祝福。

看到这熟悉的号码,王老师虽已病弱,但声音中总带着几分欣慰与喜悦。那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师生情谊的珍视。

然而,今年的春节,却显得异常沉重。2025年1月28日,也就是除夕夜,当万家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响彻夜空时,王老师的病情却突然恶化。经过紧张的抢救,最终还是未能挽回他宝贵的生命。

2月24日凌晨,87岁的王老师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不舍与对学生们的牵挂,静静地离开了。

家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考虑到李浩在省城的路途遥远,他们决定暂时隐瞒这一消息,希望至少能在王老师的生日那天,让他心中还能保留一丝希望。

2月25日,王老师的生日,一个原本应该充满欢笑与祝福的日子。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师母的脸上,却映照出一抹难以掩饰的忧伤。

这一天,对于李浩来说,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他像往年一样,上午8点先发了祝福短信,然后又拨通了师母的电话,准备送上生日的祝福。听到师母的声音低沉而哽咽,那一刻,李浩的心猛地一沉,他仿佛预感到了什么,却又不敢轻易相信。

“师母,怎么了?王老师他……”李浩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不安。

师母沉默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将王老师离世的消息缓缓道出。那一刻,李浩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一般,泪水模糊了视线。他无法相信,那个曾经给予他无数关爱与教诲的恩师,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师母的声音在哽咽中继续,讲述着王老师最后的时光。

放下电话,李浩不顾一切地收拾行囊,拖着感染甲流未愈的身躯,从南京乘上最早一班高铁,向着家乡疾驰。在高铁上,他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思绪如潮水般翻涌。

他回忆起与王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关于学习、关于生活、关于梦想的对话,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一幕幕闪过。他想起王老师那双充满智慧与慈爱的眼睛,想起他讲课时那激昂而又温柔的声音,想起每一次离别时王老师那不舍的目光……

115529j9a6chea5mfemceo.jpeg

墨乡村教育路(王继棠前排右二)

在王老师的追忆会上,李浩遇到了许多曾经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围坐在一起,追念着与王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奋斗、关于爱的故事。大家都静静地听着,心中充满了对王老师的敬仰与感激。

追忆活动结束后,李浩独自站在家乡的宾馆里,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充满了感慨:因父母在农村劳作的艰辛站在学堂与田野岔路口的少年,正被王继棠拦在田埂上:知识才是锄头,才能掘开命运的冻土;给王老师办赴港参观签证时,两代人共执一伞,于烟雨朦胧中赓续师道薪火,细雨微濛处交织着不期而遇的暖意。

一段师生的缘分和巧遇的美妙篇章又在眼前缓缓铺展。

王老师曾经对他说过:“人生就像一本书,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内容的精彩。”王老师虽然离逝,但充满了爱与奉献,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李浩前行。

李浩明白,这次“巧遇”,虽然充满了悲伤与不舍,但也让李浩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尘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奇缘恋情是多么难以割舍啊!


作者简介

115529nzud2i2iynd1m243.png

文/郝家耕

郝家耕,1959年出生,政工师。1977年下放大丰林场,1979年在总后部队制药厂参军服役。退役后在大丰市医药公司工作。曾被聘为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医药报特约通讯员、中药事业报特约记者。撰写的“‘马家军’震惊世界的五大‘秘武器’”长篇科普作品在天津今晚报连载发表。撰写的“毛泽东的生活魅力”科普作品在《东方养生杂志》等多家报刊发表,该作品还被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评为一等奖。撰写的“每月一花”医药科普作品在中国中医药报连载发表。作品《吟诗咏药》医药科普书籍,1993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多次获得《中药事业报》优秀记者、《中国医药报》华东地区“十佳优秀通讯员”等称号。


来源:人民作家

荐稿:陈同生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37

帖子2765

积分12803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