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王书林 | 父亲的座右铭

[复制链接]

4 天前 13272 0

我们的约束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4 天前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我们的约束 未绑定微信 楼主

4 天前

“春天的雨,打湿心房。梦中的思念,谁在忧伤。我多想握紧您的手,借春风浩荡,诉说衷肠……”。思念,是一种卓异的情感,在沧桑岁月中历久弥新;思念,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心潮涌动中寄托无数的哀思与怀念;思念,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在冥冥之中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思念,是一种默默的祈祷,愿逝去的亲人在大地的怀抱中安息。  

图片1.png

思念间,父母亲已诞辰九十周年,母亲已离开我们五十周年,父亲已离开我们二十六周年。父亲生于1935年农历7月30日,他的童年生活在国家积贫积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社会动荡不安,敌寇肆虐战争频繁,人们整日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的的旧中国。他六岁时,就失去了父爱,祖母独自一人将父亲和未满周岁的二叔抚养成人。祖母为减轻我父亲和我二叔失去父爱的痛苦,无微不至的关心疼爱他们,她对外身份靠贩卖农副产品,风雨兼行锲而不舍穿梭于大丰至东台,用两双手、两副肩臂、两只脚板挣钱来维持父亲和二叔的生活;她对内则肩负党组织的重托,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斗争中,为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祖母对她两个儿子的抚养教育,从饮食起居到文化教育从没有弱于当时父母双全的家庭,含辛茹苦保障父亲和二叔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熟读诗书,养成养尊处优、知书达礼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父亲从《论语》《中庸》《大学》开始读完了私塾。他对《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滚瓜烂熟于心,在与他人的谈论中脱口而出就是古典名著的诗句和故事情节。

1955年,也就是我出生前的一年,时任本大队的陈书记非常欣赏父亲的文化水平和做人品质,任命父亲为本生产队会计,父亲做事从不拘泥于小节,大公无私以队为家。冬季经常带着我或二弟到生产队养牛房里过夜取暖,但经常被惹上一身的牛虱子,身上被叮咬得痒痒的,红通通的。

1958年初,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大跃进”运动,当年九月“人民公社”成立,父亲被任命为本大队第九生产队会计。同年冬,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刮起了半供应制、半工资制的分配制度“吃饭不要钱”流行风,各生产队都建起了“大食堂”。父亲经常驼着二弟、牵着我去距家里200多米外的三间丁头房屋里的“大食堂”吃饭,而吃得更多的是荞麦疙瘩、萝卜粥、青菜山芋饭、炒青麦仁子,可连咸菜都没有。

1962年初,随着“十二条”颁布,农村又掀起了以纠正“一平二调”为中心的反五风(生产浮夸风、干部特殊化风、命令风、瞎指挥风、虚假风)的整风运动,父亲在整风运动中被免去会计,而被任命为副生产队队长,负责生产队劳动力出工考勤等职责。同时让他由过去的扫盲辅导员升职为本大队扫盲辅导员负责人,从事看图、识字教学,帮助农民摆脱文盲,提升干部和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产生活能力。

1963初,再次成立以生产队为主体的农村经济基础核算单位,将经济核算由原大队下放到生产队,父亲再次被任命为生产队会计。

1964年风云再起,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清账目、清物资,清政治、清工分)的热潮。随着运动的开展,从上到下层层派出了“四清工作组”,盐城专区派来了一位中年男子、戴眼镜姓蔡为组长的五人工作组,工作组又分为“宣传组”“查账组”“四清组”。由于我父亲生性热情好客、为人坦荡、视金钱为身外之物,所以他在账目上没有什么瑕疵和贪污挪用现象发生,加之蔡组长也是位爱才之人,时常与我父亲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也没有找到什么为难我父亲的事。但时隔不久,蔡组长被调回专区任某部门实职,留下来同志却在不明真相人的挑唆下,对我父亲所经手账务进行反反复复的核查。

图片2.png

我记忆犹新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母亲带着我躲在远离生产队仓库的几个草堆中间,母亲用稻草把我盖起来并用手捂住我的嘴不允许我说话。夜深时,看到他们把父亲从牛房里绑着拖到仓库西北角空旷场地上,让我父亲在零下10多度情况下站到西北风的水缸里,在硬将父亲拽到放满冷冰冰的水缸里后,直到父亲倒下许久,看守的人出来巡查时出现我父亲倒下后,才去牛房内叫人来一起把父亲硬生生地重新拖到牛房里,母亲和我在远处根本看不到父亲有任何活着的迹象。但母亲按捺住自己心痛还不允许我哭出声来,母亲忍着心痛跌跌撞撞把我带回到家中彻夜未眠,坐在床上整夜愁熬哭红了双眼。母亲于第二天凌晨起身去找我邻居副队长王叔,请求他帮助去生产队牛房打听我父亲的生死,时隔不久王叔来告诉我们:我父亲暂时没被冻死,但感染风寒、手脚不能动弹。在他们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竟将生产队账目负债账务转嫁给了他,强迫父亲给予退赔,否则继续关押审讯。母亲为了能让父亲不受折磨早点回家,答应了工作组无据无理的处分,把家里饲养了半年多的一条黑生猪和自留地里生产的所剩无几的大麦、玉米、豌豆作为退赔物退给了工作组,这样才换来父亲的自由,与此同时,父亲的会计职务也解除。

   而我仅记得当时家里很穷,夏季仅有一顶上了补丁的布蚊帐,冬季床上就放点稻草加上草蓆,上盖一条棉被,一家四口是睡一张床两条棉被,床前一张踏板,踏板顶头放一木只箱子,听父亲说这木箱子还是外祖母赠送给母亲的陪嫁品,木箱上放着一盏煤油灯,母亲夜间通常坐在煤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服、做家务。

1967年“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作为交通方便、信息联通的平原大地不是一方净土,运动也随之而来。父亲当时称得上是很有文化的人,在造反派需要人写批斗发言稿子、写大字报等时自然少不了通知他参加。

一天下午,我作为二年级学生在周校长的带领下参加大队的批斗大会去“接受教育”。批斗大会进行中,一造反派头头要求我父亲上台发言,父亲在发言结尾大声呼喊道:让我们振臂高呼……!说时迟那时快,另一造反派头头等三人不约而同冲向主席台,把父亲的发言稿抢了过去,翻开父亲发言稿一看,父亲将“振臂高呼……”简写为“正面高呼……”,造反派立即把预先用白纸糊的“现行反革命”高帽子强行戴到父亲的头上,父亲因发言而祸从天降。在批斗大会结束后将父亲关押起来集中游斗和集中吃住、学习、劳动的制度。造反派们于心不忍,当天晚上造反派头头又带领一伙人冲到我家里进行搜查,因家父喜爱收藏古典、文学名著以及文房四宝,却被他们作为封建迷信“四旧”拿到门外当场点火焚烧。造反派头头在我家翻箱倒柜没搜到什么有任何价值的“罪证”后,立马带领一行人横冲直撞二叔家中进行搜查,在东一榔头西一棒中发现祖母收藏多年的“百宝箱”,当他们看到祖母含辛茹苦挣来的而舍不得抛弃的“百宝箱”内印有民国时期孙中山头像的纸币时,如获至宝立即大喊大叫起来:智xx是“叛徒特务”,到现在还收藏这些反革命纸币,是为了复辟资本主义,智xx是“历史反革命分子”。来者不容祖母和二叔辩解,不分青红皂白将祖母立即捆绑了起来,祖母被拖走关押集中游斗和集中吃住、学习、劳动。

天道和历史的事实没有因造反派的意愿而改变。祖母而因祸得福,造反派头头在对她的进行半年多调查中,找到当年介绍她入党(时任县组织部部长)的杨部长,杨部长义正词严地对前来调查造反派头头说:如果智某人是叛徒特务,就不会有你们今天的嚣张和今天的胡作非为。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祖母在1978年的秋平反昭雪时,经杨部长和曾被她营救的宋氏弟兄等人佐证,得到了78.20元补偿款和恢复名誉的决定。父亲获得27.87元的经济补偿。

岁月蹉跎,随着时光的流逝,父亲也已不再年轻,逐渐褪尽了最初的浮华与梦想,从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青年演绎成了萎靡不振消极悲观的普通公民,但他以一种谦逊乐观的态度,与人为善的姿态,淡泊名利的宁静心态看待世界。因他有一定文化水平、与人为善,常被大队、生产队推荐参加全国人口普查和委派担任小型水利工程员、考勤员等临时管理职务;同时,由于他在本大队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办事公道,又甘于为社会服务,有积极参与集体事务民主管理的工作热情;而且熟悉财务基本知识,长期被推荐为大队、生产队民主理财领导小组成员。

父亲更多的是作为普通劳动者,在他参加的京杭大运河疏浚、黄沙港、海堤加固、新团河开挖等水利工程中茶前饭后,经常被一起参加劳动的人们、左右工棚的民工们抢着去用好吃好喝的饭菜伺候,请他去讲《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小说和历史故事,常常讲得人们前俯后仰捧腹大笑,所到之处是阵阵欢声笑语人人其乐融融,深得大家的喜欢和拥戴。特别是在讲到如: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真假美猴王、武松景阳冈打虎等名人名段时,他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脱掉外衣讲,讲得是满头大汗身临其境,忘了他自己是谁。

图片3.png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对我们兄妹进行一次粗暴的体罚,他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我们摆事实讲道理,通过用儒家的事例来训诫我们;他总喜欢用“一人有祸,拖沓一窝;一人有福,带挈一屋”类古训言辞的来训斥我们;他常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替别人所处的境地设想来训导我们。

1975年秋在我母亲病逝后,父亲既当爹又当娘,还背着因为母亲治病而欠下巨额债务,举步维艰苦不堪言。父亲常以“天地不言而四时行,大道无形而万物生”的生活态度,在我们面前从未说一声苦叫一声累道一句气馁的话,起早贪黑手把手地教我们看书学习、做家务、带领我们割稻种地、起房造舍,他更没有忘记我母亲的嘱托,除二弟外,把我们兄妹五个都读完初中,我和三弟有幸读完了高中。

母亲病逝时,父亲仅39岁正值中壮年,亲戚朋友们纷纷来动员他为我们再续位继母,帮他扶养照顾我们,但父亲都一一婉言谢绝,他总是对来人说:我不能让儿女们失去了母爱再失去父爱,我不能对不起他们死去的母亲;亲戚朋友们为了减轻父亲的抚养我们的经济困难,前来找父亲让我们弟兄谁去人家倒插门或给人家领养,父亲都截钉砸铁地予以回绝,他对我兄弟姐妹五人说得最多的是《道德经》中:“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父懒则母苦,母苦则子惧,子惧则家衰,家衰败三代。”

在母亲病逝后的第三年秋季,父亲带领我们经过不竭努力还清了因为母亲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在这年冬季,鉴于我家和全大队其他人口多、住房面积小、房子破旧的五户困难户,在大队党支部的关心帮助和照顾下,父亲带领我们去草庙草场割草,历经艰辛用分来的茅草兑换成砖瓦,将房子泥墙换成了砖墙,草盖换成了瓦盖,三间草房变成了四间堂屋。一家人终于住上了砖墙瓦盖的“小洋房”。

图片4.png

父亲,从未有过对祖母的不敬不孝的言辞和不依不饶争执的高声;从未有过与母亲争执斗嘴,而是相映成趣,共赴每一个晨曦与黄昏;从未有过与他的弟弟、前辈晚辈、亲戚朋友发生过争端纠纷;从未有过与前后左右邻居和他的同事发生矛盾冲突。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的大潮紧密相连,每个人灵魂深处都可能承载着厚重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父亲在历经坎坷,特别是在母亲病逝的沉痛打击后,情绪日趋低落、身体也日渐虚弱。而后,无论是自家逢年过节、建房上樑站柱、乔迁之喜,还是逢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请他写对联,在他余生三十多年间始终写的是《道德经》中“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的对联、“家和万事兴”的横批,他在余生与我们、与人们交流中更多的是向我们传输这副对联的深邃内涵。他经常提醒我们要祖祖辈辈把这对联作为家训和座右铭传承下去。父亲告诫我们:无论是家庭内部、还是在工作中生活中,和睦相处是成功和幸福的基础。弟兄姐妹要相互理解、尊重包容,珍惜亲情,以诚相待,避免冲突与争执,只有当家庭内部充满和谐与安宁时,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在我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初期,往往由于自己的疏忽和对领导布置的工作领悟不透,在受到领导批评和同事调侃后委屈回来向父亲倾诉时,他坚持用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名言说服教训于我。他总是这样对我说:你不能承受社会现实就回来和我们一种地,“家有三条汉不打也好看”;如果想继续工作,就去好好学习、接受批评、履行职责,苦干实干善干。

父亲晚年积极参与文化娱乐宣传演出活动,他的表演最多的是他自编自演快板、逛新城小唱和扮老汉撑花船 。他通过参加文艺表演,丰富自己业余生活,展示自我才华,释放沉闷在心里的压力,增强自己的荣誉感和人们对他的认同感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1998年10月5日中秋节,父亲按常年惯例通知我们晚上一起去四弟家团聚,共享大家庭欢聚一堂的节日氛围,为丰富中秋晚餐,他在午饭后独自一人穿上皮衣到老家后面的古河里取鱼时,因河水温度与身体温度相差太大导致突患脑出血,经送医院抢救无效而离开我们,他的生命被定格在63岁。

图片5.png

父亲,用他饱经风霜的一生领悟了人生观、价值观,推己及人、俭存奢失的为人处世哲学,感悟和践行“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家和万事兴”座右铭。

父亲,自您走后,我们捉襟见肘时,在每个生活的十字路口时刻,常常感觉孤注无力望风希指;我们荣幸之至时,在社会给予赞誉和享受幸福安康生活时,常常由心的感觉忐忑不安喜不自胜。


作者简介:

图片6.png

王书林,男,汉族,1956年生,盐城市大丰区人,中共党员,大专,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曾在国内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多篇专业技术论文和农村题材的文章,多次获县(区)级以上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表彰。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314540608@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43

帖子715

积分2035

图文推荐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中)

    血染大四河(中)丁正宏 1947年12月26日清晨

  • “官场乌龙”曾让他多干了五年的县委书记

    安徽厅官潘东旭的仕途又生变故了!安徽的《皖西日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