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上冈,见证一个盐商家族的兴衰(上)

[复制链接]

2025-3-16 10:36:04 117385 0

苏文文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5-3-16 10:36:04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苏文文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5-3-16 10:36:04

许承尧在《歙事闲谭》中有一篇文章《宋午桥父子事》,文中叙述了歙北宋午桥父子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的故事。在介绍完宋午桥父子事迹后,许承尧以“按”的方式提到:“宋午桥当是上丰、屯田间人。惜叶书不详其父子之名。”一个“惜”字,道出了许承尧内心深深的遗憾。

这宋午桥究竟何人,使得许承尧如此之“惜”!

《宋午桥父子事》中说,“午桥之父官工部……后引疾归里,家旧业淮盐,公承先绪,日益蕃盛。”意思是宋午桥父子是盐商,而且生意做得还挺大。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在《歙县上丰宋氏嘉宝公房祀谱》(以下简称《嘉宝公房祀谱》)中发现一个人:锡庄,字端甫,号午桥,又平泉,道勋公次子。其父宋道勋,字建元,号卣亭,历任山东涛洛场大使,诰授朝议大夫,工部虞衡司郎中,钦差宝源局监督加二级,覃恩诰赠通奉大夫,候选道加三级,崇祀乡贤。山东涛洛场是盐场,大使即为场长。这说明宋道勋确实是从事盐业的。

于是,我推断,许承尧文中所说的宋午桥父子应为宋道勋和宋端甫父子。

进一步追寻。《歙县志》载:例士,宋道勋,字卣亭,上丰人,清工部虞衡司。这说明,宋道勋确有此人!

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一个地名反复多次出现了——“上冈”。“***寄居淮安府盐邑上冈镇”,“***厝上冈南园”,“***葬盐邑上冈胡家湾”,……就是上冈这个地方,见证了上丰盐商在苏北的兴衰史。而且《宋午桥父子事》中就提及“午桥眷属事业俱在盐城之上冈镇”。

我开始寻找与宋道勋、宋端甫与上冈之间有关联的资料。借助万能的互联网,我联系上了上冈本地的陶德成先生。陶先生是当地有名的地方文化专家、地方文化公益志愿者,因为职业关系,他熟悉上冈的每家每户。在与一些老人的交谈中,从房屋的主人,到上冈的街巷,“宋小郎”的传说,角头街的故事,慢慢地串起了一部上冈的近代史,一部上冈乃至苏北的盐业兴衰史。在与陶先生的交流中,他给我提供了一些宋氏家族在上冈的一些资料和图片,我也从网络上查找到一些相关的信息。但是,这些资料都是平面性的,再多也是在平面上伸展,有些骨感。我觉得光有这些还不够,那毕竟是上丰宋氏的先祖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有过他们辉煌,也有他们的没落;有过欢笑,也有哀伤。现在我需要有代入感,想设身处地去体会一下,让平面性的材料变得立体化,让骨感的东西变得有血有肉,变得丰满起来。

于是,我便邀上《上丰志》的两位编辑老卫和老岳,于20241219日驾车前往上冈。临行前,我与陶先生商定,请他带着我们走访上丰宋氏先人们生活、创业的地方遗址。然后请宝帮我们联系上曾经到过上丰寻根问祖的上丰宋氏后人宋庆山先生。庆山先生很客气,执意从苏州赶到上冈接待我们。

我们一行早上七点从歙县出发,下午一点到达上冈镇。宋庆山夫妇和他堂弟宋卫东已经订好午餐在酒店等候多时,他们是昨天下午从苏州赶到盐城,今天上午又从盐城赶来上冈的。宗族之间的拳拳之情令我们十分感动。中午是他表弟招待的,他表婶作陪,他们家只有他姑奶奶这一家还在上冈,其他人都已在外地生活工作。在酒店就餐时,陶先生向我们赠送了由杨宗波先生书写的《关于宋道勋来到孟杨庄的过程》手稿复印件。此文成稿于1963年,作者杨宗波先生解放前后任上冈镇民政委员,1963年主编《上冈志》。

103436jhyk5p9y7b07c570.jpeg

陶德成先生向我们赠送资料

上冈,原名孟杨庄,地处淮河入海口河段以南(亦称淮南),原属江苏盐城县,今属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位于盐城以北、建湖东北、阜宁以南。东面曾经是茫茫黄海,明清形成熬盐滩涂,后来因海滩东移,形成大片可耕种土地,民国三十一年(1942)设立射阳县。此地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海潮侵袭。宋代范仲淹曾在此筑堤抵挡潮水,后人称作范公堤。由于当地人称高处为“冈”,当海潮来袭时,灶民们便大声呼喊“上冈啰!上冈啰!”往堤上跑。于是上冈之名由此而来。

103436sbtkegbrbeuuuww0.jpeg

图片正中为角头街,是上冈镇镇中心。右侧宽阔的道路是204国道,以前是范公堤的位置。

据上冈当地传云,上冈宋氏始祖宋道勋祖籍安徽歙县,来上冈前,居于宁国府双桥镇,操裁缝手艺。明代“洪武赶散”时,宋氏听信江湖上星相之流“发家需要东迁”以及“见冈而落”的卜言,遂由安徽乘船东进,路经盐城、大冈、冈门而北,当船行至上冈西南的铁丝湾小住洗碗时,不慎碗沉河底,怎么摸也摸不到,宋氏对此感到诧异。上岸察询得知已到现今的上冈地段,对“冈”字特别敏感的宋氏,不由大喜过望,感到这正是自己寻觅已久的生财宝地,随即就此定点而居。宋氏定居上冈后,初开裁缝店、杂货店,继而又经营盐业,他的盐业生意特别兴旺,畅销江浙一带,成了同行的枭雄。

笔者通过查询《嘉宝公房祀谱》发现,当地的传说在时间和人物上有出错。

从宋道勋上溯到他的高祖宋节序以上,皆未出现在上冈活动的踪迹。宋节序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十一月十六日,殁康熙四十七年(1708)八月十四日,年五十四岁。但到了宋道勋的曾祖辈,就有了相关记载。二曾叔祖宋上锡“字子玉,序公次子,配汪、徐、唐氏。公与唐氏合葬淮安盐邑上冈冯家墩庙子湾,汪、徐氏葬乔木山。”六曾叔祖宋上銮“序公六子,字廷宪,太学生。配吴、徐、黄氏。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三月廿三日午时,殁于乾隆戊午廿八年五月初一日,年五十四岁(去世时间有误)。同吴氏葬霞峰下坞蒲凸尖,徐葬盐邑于家庄之高墩,黄葬本村神祠。”由此可见,上丰宋氏在上冈一带活动最早只能追溯到宋道勋的高祖宋节序这一代,时间最早在清康熙初年,大约1680年(康熙十九年)左右,此时宋节序成年不久。但未见宋道勋的直系上辈在上冈活动。

103436w1pnbdg947dgd2b4.jpeg

陶德成先生在介绍历史遗迹

当天下午,陶先生便带领我们来到了新安会馆旧址(现建湖县上冈高级中学原老食堂处),据《建湖文史网》记载: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安徽歙县商人为避战乱,一次迁入上冈经商的就有15家。后来就在这块土地上建了新安会馆,用以联谊安徽来此经商谋生人的感情。民国初期这里改成上冈的慈善机构——尽心粥厂,用以灾荒年份赈济灾民和平时施舍贫穷流浪人群。此地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部份拆除重建,但在路东巷内墙上仍依稀可见一些青砖上铸有新安会馆字样,说明当初建设新安会馆时极为讲究,连每块砖头上都压铸了会馆的名字。会馆的东北角是戏台,时称博场,白天有马戏、杂技、武术等表演,逢年过节和婚寿喜庆的夜晚,还燃放烟火炮竹。

103436coei54mqoc45q2q2.jpeg

陶德成先生带领大家察看遗迹

接着我们来到原上冈老公社即宋小郎住宅旧址处。这里曾经作为新兴场盐务衙门,民国时期为盐城县十四区政府和上冈总商会,解放后为上冈人民公社驻地,后为建湖县第二人民医院公房。现仅存老上冈广电站北侧二幢八间的旧居,尽管已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部份重建,但其木柱、石鼓、门条石仍依旧存在,有清末民初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盐城当时的历史经济文化水平和建造者的审美情趣,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院子里还有一口当时饮用的水井。据当地老人回忆,宋家大院原有四口水井。可见宋家当时人口之多。

103437qybzt6rctn1c6vtt.jpeg

宋庆山夫妇及其堂弟宋卫东陪同考察

来到魂牵梦绕的角头街,但这里仅存两条街道交叉的一个轮廓,昔日繁华壮观的角头街已伴随着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我忍不住深吸了一口,空气中似乎还夹带着一缕久远的硝烟的味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角头街的房屋已经成了现代建筑,曾经由宋氏铺起来的石板路,也由两条水泥路所取代,起出的青石条,被截断以后,成了另一条叫做西桥路的现代石板路上的点缀。

1220日上午,庆山先生夫妇盛情,陪我们到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观。这里是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的栖息地。为了这些美丽可爱的动物,还发生过一个动人的故事。1986年,东北林业大学进修期满的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徐秀娟受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来到盐城,开始了丹顶鹤在南方的野生驯养工作。1987917日,为寻找没有按时归巢的丹顶鹤,徐秀娟在沼泽地遇难,被追认为烈士。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根据徐秀娟的故事谱写的。该曲九十年代初唱遍大江南北,感动了亿万人。

103437spjjkccpdjojjugg.jpeg

与带我们察看更楼旧址的张先生在宋楼村委会前合影

下午,在陶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上冈镇宋楼村,据建湖县志记载:清代中期,宋家从安徽逃荒落脚上冈镇西河头(现上冈酱醋厂西门处),多年后逐步发迹。宋氏在上冈镇建了宋氏公馆(原上冈公社党委驻地),又在宋楼村东南买了三百余亩耕地,砌了仓房,取名宋家仓房。为防止大水淹没良田,又在耕地四周做大圩,取名宋家大圩。当地老百姓给宋家种的粮食都要交到宋家仓房入库,为更好地看护宋家仓房,宋家在现村部办公楼东南角建了一座的木质更楼。就因为这个更楼,人们称这里为宋家楼,这个村便被称作宋楼村。这座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宋楼花炮厂扩建办公楼被拆除了。今天我们在知情者老张的带领下,找到了昔日该楼的位置,可惜已是物是人非。

103437atmtrdid2vrbvibd.jpeg

宋祖希老人叙述往事

傍晚的时候,我们在建湖县近湖街道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见到了已年届八十的宋祖希老人。老人家精神尚可,思路清晰。他儿子、儿媳在上海工作,平时有什么事都是儿媳跟他联系。我们一到,他知道我们是老家上丰来的,格外亲切,又是让座,又是递烟。接着他拿出他父亲宋福来编写的《家谱》和《宋文德堂祀谱》给我们看。根据他的介绍和《家谱》记载,他竟是苏北一带大名鼎鼎大盐商宋尔瑚的曾孙。说实话,如果不是《宗谱》上记得脉络清晰,我绝不会将他和宋道勋联系起来,但现实确又如此,真是造物弄人!

从《家谱》上看,他是上丰宋氏三十三世宋道勋的来孙。他的曾祖父宋尔瑚是宋端甫的侄子,宋尔瑚亲堂兄弟七人把苏北宋氏的事业推上了顶峰。然而,到了他祖父那一代,几个兄弟不学好,逛窑子,抽大烟,把个偌大的家业给弄败了。甚至他的二姑奶奶(宋家二小姐)最后孑然一身、穷困潦倒,1974年去世时连安葬费用都没有,不得不由居委会出面变卖家具和住房来料理后事,实在令人唏嘘。

得知我们要来,老人十分激动,还特地去外面买了包烟招待我们。他告诉我们,他父亲临死前一直念念叨叨,遗憾此生没有回老家看看。他本人也不停地重复着,要回老家祠堂去拜祖宗,甚至连路上怎么走,打车要花多少钱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希望他的子孙能够在老人家有生之年了却他的这份心愿。

离开时,外面已经华灯初上,路上车来人往。在这繁华的世界里,有谁 谁会想到有一位八旬老人独自在思念故乡,缅怀先人呢。

103437n48zj2zr839pj2c3.jpeg

宋家到上冈第一个落脚的地方上冈酱醋厂西门

1221日,陶先生又不辞劳苦带我们参观了上冈老街以原宋氏石头街为原型新建的步行街、原串场河码头、新兴场盐务衙门(老镇中内)、宋氏99间半仓库(原宏兴蛋厂、现轻通厂大门东侧)、大盐曝场(现上冈粮管所处),沿盐河北侧的缉私盐木闸旧址等处。

然后我们赶往伍佑镇,去寻找宋氏曾在这里开办的钱庄。

伍佑镇以前叫伍佑场,曾经也是一处盐场,现在叫珠溪古镇,成了一处旅游点。镇上古建筑较多,或多或少带有徽派建筑的痕迹,而宣传资料上直接说是徽派建筑,也许是徽派建筑艺术在苏北的丰富和发展吧。这也说明了徽商曾经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把徽派建筑带到了苏北,甚至连风俗习惯都带到了苏北。

根据网络上查到的地址,我们找到滩子边6号。这里确实是一幢清末古建筑,墙上钉有“盐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牌子,但是大门紧锁。我们不甘心,又根据陶先生提供的信息,打听一位叫苏颐的人。几番寻找,我们在一个小店门口遇上一位和蔼的老者,他说他就是苏颐。这时,我们才注意到,他家门口的墙上也挂了一块“盐城市历史建筑”的牌子,上书伍佑北街47号民居 始建于18世纪70年代,原为宋小郎钱庄,位于伍佑街道繁荣居委会伍佑北街47号,一层建筑,砖木结构,坡屋顶,青砖青瓦。就是这里!

103437squef2sequeu9s8u.jpeg

与苏颐先生夫妇合影,背景就是宋小郎钱庄旧房

苏颐先生很健谈。他已经84岁了,有退休工资,开了爿小店打发时间。他原是医院的办公室主任,盐城市亭湖区作协会员,出版过《苏颐诗选》。这房子是他祖父那一代因为嫁女需要从宋小郎的后人手中买下来的。解放后,按规定是要没收这房子的,但他父亲解放前就参加了革命,所以就没动了。据苏先生介绍,原来这宋小郎钱庄有大楼东西各一幢,庭院两座。其间客厅、住宅共28间,置田32亩。后因战火,大楼改成平房,现存房屋仍有16间,其中保留完好的五间主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应我们的要求,苏先生带我们进屋看了一下 。进去才知道,这屋一共五进,贯通前后街道,前面就是滩子边6号。从正房结构看,与徽派建筑很相像,当地人就叫徽派建筑,屋顶还贴有瓦下砖。房子有部分改造,一些拆下来的老式格子木门堆在屋角。中间还有一个大院子,里面栽着树木花草。

离开伍佑镇,我们踏上了返程道路。途中还绕道当涂,寻找上丰宋氏始祖宋贶的印迹。只是时间太紧,得到一些线索,有待下次专访。

这次上冈之行,受到了以庆山先生为首的宗亲的热情款待,还送了我们上冈特产——曾获得巴拿马国际金奖的三伏酱油。这是真的酱油,因为里面有酱也有油!感激之情,难以言表。陶先生在工作中挤出时间陪同我们寻访了宋氏在上冈的所有历史遗迹,赠送我们有很高价值的历史资料,还请我们品尝了当地名吃鱼汤面,带我们吃很有地方特色的草炉饼。我们吃在嘴里,暖在心里。千言万语,汇聚成四个字:万分感谢!

103437wjfjxddk3jk3hfz6.jpeg

用海芦苇烤制草炉饼


来源:映像上冈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ukadihaihadkl@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890

帖子1054

积分3579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