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彭相鸿 | 紫凝山的麦李

[复制链接]

2022-8-15 12:07:02 118925 0

哎哟哈尼i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2-8-15 12:07:02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哎哟哈尼i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2-8-15 12:07:02

夏到极盛秋即至。离20:29壬寅立秋时分还有十一个小时,朋友紧急邀我同赴紫凝山,赶趁脱夏交秋之前的有限光阴再次饱览这座浙东佛道名山的盛夏美景。这是我今年第三次登临此山了。第一次是阳春“人间四月天”,品到了芬香沁脾的瀑泉黄茶;第二次是流丹七月,尝到了紫红酸甜的高山杨梅。这次上山又能吃上什么珍果仙品呢?一路上口咽味涎地思忖着......

“杨梅摘落,麦李主角。”当地山民流传着这句时令俗语,意思是说杨梅熟季一过,麦李就成熟上市了。阳历7月末8月初,正是麦李的采摘旺季。可不,来到景区,山上山下风展彩篷如画,随处可见摆放着刚采摘的新鲜麦李,或叫卖零售或待客收购。这一年中最热之季,恰是山里人最忙之时。村口,老人妇女戴着竹笠,撑着遮阳篷伞设摊零卖;山上,青壮汉子肩晾毛巾、正满头汗水地踏梯采摘......

眼前好一幅秀美国画:仙山采果图。

这山景图的背景是天台县平桥镇紫阳村的一个古老村落:大岭头自然村。这里盛产李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从村嫂手中接过一只沉实实的李子,青里透红,外面像蒙了一层薄薄的白霜,这是一只熟而未透的硕大的李子,重约一两七八钱,乖乖隆叮咚!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李子。秀色可餐,咬上一口,又脆又甜,带点微酸,满口生津。外皮还裹着青绿,果肉却已鲜红,噢!这就是红心麦李!吃正当时,还宜存放。如果外观呈红,或已呈紫,那就是果实熟透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山不在大,有果则名。大嫂说,紫凝山的气候、环境、土壤非常适合李树生长,品种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除草靠割,疏果靠剪”,从不用化学药物。老祖宗留下的山青水绿的生态、山珍奇果的基因在天台的一代代大哥大嫂手里守护着、传承着!

紫凝山的红心麦李里,裹藏着幽幽的乡愁情思。古村流传着美丽而真实的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大岭头在外谋生的乡民不少,有位在苏南京口打工的木匠,看到当地春天的李花又粉又白,悦目可眼,勾起了对远在家乡那如花妻子的深深思念。于是他用三天的工钱换了一株李苗,在根须部裹粘上泥团,放在木桶里挑回村里,栽在屋东的墩坎上。次年的春天,李花初放,娇白映人,妻子欣喜不已,赞不绝口。第三年的盛夏李树结硕成熟了,妻又称道一番:这果儿又酸又甜,殷殷红心似我郎心!七邻八居也纷纷过来采摘尝鲜,都说爽口好吃,大岭头的李树就越植越多,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产量越来越高,形成了当地有名的副业--庭院经济。乡民们可以用一斤李子换一斤小麦,这就是“麦李”之由来。这是“麦李”天台版的由头,天台方言称各种李子皆为“麦李”。

听到“一斤李子换一斤小麦”,我不由联想起到了家乡--千年古镇大冈。这里地处兴化、大丰、盐都三县(市、区)交界,离海较近,水陌纵横,居民都是傍河砌房,一户一个码头。一到盛夏,一艘艘来自海边东台、大丰的小渔舢便沿溪穿水地叫卖腌制的蟹蚱(一种个体较小的毛蟹):大麦换蟹蚱呦!那悠绵的海音吆声,即刻吊起庄户人家的味蕾,村上老老少少赶忙拎着大麦或是手里攥上几只鸡蛋,直往河浜码头跑。物物交换,易货贸易!大麦兑换蟹蚱,几乎也是斤对斤两对两互不找,于是一句俚句俗语(歇后语):“大麦换蟹蚱--毛戮毛。”在里下河的水乡诞生了并广泛流传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只要听到这句歇后语,你便知道对方是定是苏北盐城人、大冈人了!看来,我家乡的蟹蚱也可类称为“麦蟹”或者“麦蚱”了,呵呵,一笑。不过我又在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什么东西的价格都在涨,只是物与物之间的涨幅不太同步、不成比例,而且偏偏是如小麦、大麦、稻米之类的主粮涨幅低,似乎始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今的一斤大麦肯定兑不到一斤蟹蚱,一斤小麦肯定换不到一斤麦李,今年紫凝山的顶级红心麦李一斤己卖到50元,小麦卖到这个价吗?!缩少剪刀差,这是农民伯伯们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的盼头与梦想!唉,话题说远了。

当然,麦李不仅是一种方言称谓,也是李子家族中的一种正规学名。麦李与樱花是同属,果实似李,是一种古老的果树。《尔雅·释木》中记载,“休无实李,座椄虑李”,指的就是麦李。《本草纲目·李》云,“京口有麦李,麦香时熟,小而肥甜,核不入药。”原来,麦李因其果与麦同熟,故而得名。南北朝时期有位浙江湖州籍的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沈约曾写过一首很美的《麦李诗》:“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衢。在先良足贵,因小邈难逾。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摘持欲以献,尚食且踟蹰。”,全诗道尽赞绝了麦李的色味珍贵,把麦李夸得令人瞠目垂涎!

麦李原产中国,后传日本。我有一位在悦达集团工作的朋友早些年旅居在日本一段时间。他曾告话我,日本除了樱花遍地,麦李在园林中也很常见,重瓣白花和粉花麦李纯真浪漫,云一般赏心悦目。远在异国他乡非常想念祖国,想念乡亲。每逢春夏两季,他经常到附近的公园观赏李树的春华夏实,以解思愁。中国是全世界李树的故乡,有人说世界上每两颗李子,就有一颗来自中国,大城市超市货架上的加州蜜李、红天鹅绒李等进口李子,多半都有中国李的遗传基因。据此可见,李树李花李果便成了海外游子们的浓浓乡愁和悠悠情思的寄托。

随我们一同进山的司机陈师傅是当地紫霄村人。他告诉我,在天台除了称李子为“麦李”外,还有称“山李”的,因为是长在山里的李子。紫凝山山里人还有称“麦李”为“嘉庆子”的,据传这是为了纪念那位嘉庆年间第一个引进麦李树种的木匠。

大凡一种广泛栽培的植物在不同的地域定有不同的文化标记和内涵。李子也一样,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有着不一样的叫法。中原河南鹿邑、商丘等地也盛产李子,但与之紧邻的安徽亳州的山民们称之李子为“灰子”,这属亳州方言。传说老子出生时以李子树为姓,故名李耳,也称“李子”。亳州人忌讳,认为吃李子是把老子吃了,见李子成熟时为灰色,故把吃李子叫作吃灰子。这是一种对先贤圣人的尊重与敬畏!

山里人纯朴善良、守规守矩、不忘根本、知恩感恩,令人心生敬佩,我口嚼着这红心麦李感到格外的脆甜生滋,余味绵长。

看着树上挂满枝头的饱满圆润的甘甜李果,我不禁吃了一颗又一颗。红心麦李,外观美、口感好、营养高,你不愧是“李中贵族”!陈师傅说,麦李虽好也不能多食。我们这里还有句俗话叫“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尽虚人”。大意是说桃子吃多了,使人饱胀厌食;杏子吃多了,人易受内伤;李子吃多了,会让人脾胃生虚。诚然,《千金·食治》上说:“肝病宜食”“不可多食,令人虚。”,《滇南本草》上说:“不可多食,损伤脾胃”。凡事有度,适可而止。这是食杏啖李的辩证法,也是人类一切饮食起居的辩证法。

太阳已经偏西,紫凝山山腰己腾起淡淡的紫气山岚,慢慢地向山巅延漫。苏北老家李树稀有,偶见路旁植有观赏型的李树,也是花好而果次。离山时,我买了一竹篮麦李,足有十来斤,打算寄予家乡的亲友,让他们分享这里的甘甜,也解我在外的沉甸甸的乡思乡愁。再过几个小时,秋天就来了!我与紫凝山相约:深秋季节,待麦李树经霜叶红时,我来看你“漫山红遍”;我与山巅“云端花园”的麦李树相约:雪冬时节,我来看你“莹骨冰肌”、“玉树琼枝”!“碧空万里枝满雪,青松为伴更精神”,我想,那时身处紫凝山这通灵透彻的空间,山精神,树精神,我也精神!
(二0二二年立秋之夜于天台)


作者简介:
122008ta8fphz00g0lzzkz.jpg

彭相鸿,笔名红锁子、林云轩,江苏盐城人,曾长期从事文秘、宣传工作,爱好散文、诗歌写作及民俗研究,作品散见报刊及网络平台。



荐稿:武佩顺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likj121@sina.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627

帖子845

积分2403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