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刘宝山:小村庙记(四篇)

[复制链接]

2022-5-21 20:48:13 77256 0

我们的约束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2-5-21 20:48:13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我们的约束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2-5-21 20:48:13


【衣胞之地,兴化圩南北蒋庄,一百来户,人口不过千人,居然有五六座庙宇,伴随着庙宇的还有曾经的久远历史。在这凡村必言古村,凡镇必言古镇的时候,需要写的什么,让这种的古村不能被冷落和埋没了。这便是撰写本篇庙记的原因。

 


一 龙王庙忆记

 

有村便有土地庙,土地庙很多;有水却不是就有龙王庙,跟遍地都是的土地庙相比,龙王庙真的非常稀罕,稀罕到哪怕是在里下河水乡,龙王庙也是几乎没有。

这样稀罕的龙王庙,北蒋庄上就曾有一座。龙王庙不大,一间三架梁瓦屋,传统的青砖小瓦格式,坐落在村庄南面河边的高坎之上,坎下是村庄最有名的“王河口”码头。龙王有海龙王、河龙王、井龙王之分,此间的龙王爷当属河龙王无疑,庙中的龙王跟海龙王并无二致,一样的龙头人身。


庙边的河道,看似无名,实则有名。茅山河过了东西边城之后,水系凌乱,分出了多条,这些河道都是茅山河。茅山是里下河地区唯一的一座自然天成的山丘,山上曾是三茅兄弟的道观,后改建为古刹景德禅寺,香火鼎盛,香客颇多,沿着水路前来修道敬香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便把通往茅山的水路称为茅山河,这便是茅山河名称的由来。


庙西百十丈,河道转了一个超过九十度的大弯,南下东拐的水流在北岸淘出一个深深的水湾,大家就把这里叫做深水湾。深水湾南岸的河道中央,有一长条形,一亩大小的垛子,人称“龙骨垛”,传说下面埋了一条老龙,春夏季节,总会有人看到“龙吸水”,漏斗状白花花的东西,拖着长长的尾巴,伸到水面,围着龙骨垛打转。


 “那是龙子龙孙前来祭奠老龙了。” 于是村里人就在正对龙骨垛的河边高坎上建了一座龙王庙,一来祭奠龙骨垛下埋葬的老龙,二来也是为了祈求龙王爷能够保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湍急的河水不知疲倦地一路东流,不仅仅此地的,整个茅山河岸边的人们,一直都没看见过茅山河的水曾经往西流过,哪怕是短短的一迅,“茅山河反了水”的说法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般的说法是为了表述某件事情不可能发生,“如果咋样咋样,除非茅山河反了水。”类似于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意思。


在我母亲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她正在庙前的空地上剥蚕豆,看见西边来了一船,上来了三个汉子,也就半天功夫,龙王庙被他们拆得干干净净,砖头小瓦,木梁椽子,被他们收拾得完毕,装了满满一船,扬长而去,留下了一地废墟和目瞪口呆的人群。


本庄的龙王庙,居然被西边官庄的外人拆走了,也就那个年代才会出现这样荒唐的事情。拆去了龙王庙的那块地,后来被人砌了猪圈,再后来,猪没人养,猪圈也废弃了,藤蔓荒草便慢慢地侵入了,最近两年,有人把那里开成了菜园子,长满了四时果蔬。


在水流的冲刷下,龙骨垛坍塌了,渐渐地沉入水下,成了水中的一块高地。在我小时候,那里是我们这些刚刚学会游泳的半吊子的福地,游到精疲力尽的时候,在茫茫水中央能够脚踏实地,不谛于命悬一线的人,能够捞到一根救命稻草。


没有了龙骨垛的那处水面,显得更加宽阔,夕阳西下的时候,站在龙王庙曾经的高坎上,抬首西望。西斜的太阳像一枚刚刚打开的蛋黄,光线柔和而炫黄,同样炫黄的,还有满河的波光。春日里油菜花开,秋日里稻谷飘香,满眼黄灿灿的,一块连着一块,直到远处的天边。待到那一枚蛋黄变成了鲜红,柔和地铺在河水之上,霞光斜映下,河水看上去也成了鲜红色的,荡漾的清波却又似在那片艳红上面不断地滚动。


这样的美景,我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我家的老屋就在曾经的龙王庙后面。当年我家从村子中心的局促之地有意迁到此处时,父亲无意中遇到前村的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道,此处是球地。


何谓球地?与龙地对应,舞龙时,龙随球走。再问哪里是龙地,风水先生一指西边,说是在百丈外的水底。想起关于龙骨垛的传说,父亲有些欣喜,再问球地又会如何?风水先生回答会出治国安邦之人才。


听罢此言,父亲心内自然欢喜,没想到风水先生又来了一句,“能不能出人才,还要看这球怎么舞的。”父亲一下子泄气,一个说嘴的郎中,没有几分本事,就是说话滴水不漏而已,也就没有往心里去。


说来也巧,我家迁居此处后第一年,我就考取了大学,后来在城里忙忙碌碌了二三十年,吃了数不清的苦楚,才落得一个温饱有余,看来是我没把那球舞好。


星移斗转,龙王庙被拆已经快要一个甲子,茅山河也在龙王庙被拆的数年后反了水。国家在江都靠近长江边建起了水利枢纽,待到河水泛滥,来不及泄归大海时,水利枢纽就开始往长江里翻水,那时候,河水是往西流的。里下河地区从此旱涝保收,物阜民丰。


没入水下的龙骨垛边,依旧偶尔还有“龙吸水”产生,不过人们已经知道了,那只是小型的龙卷风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前来祭奠的龙子龙孙。


时至今日,辉煌百年,盛世甫现,乡村振兴之声响起,古老而又稀罕的龙王庙实在应该重建,不为向虚幻的神灵乞求已经实现的风调雨顺和天下太平,只是为了古老的乡村增添一些历史的厚重底蕴。 

 

 

二 忆记北蒋庄文昌宫


文昌宫谓之何物?人说是供奉文昌星的庙殿。

文曲星世人皆知,文昌星却鲜有知晓。文曲星是天庭的星宿,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主管文运,文章写得好的人是文曲星下凡。但凡天上的星宿都是道教中的人物。


204744ohtzvp5kse5dnvsh.png

网络图片:文昌宫

我询问知晓一些佛学知识的父亲,文昌宫里到底是供奉何佛?他说了一个长串的名字,我听得一脸戆懵,他见状拿出了佛经,翻到一页,指着经书一字一字地念着:“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


原来文昌宫里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与文曲星对应,佛教信徒们把文殊菩萨称之文昌星。文殊菩萨出生在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族,出生时便有许多瑞相,身呈紫金色,刚出生就能说话,并有七宝盖随覆其上,是佛教界的智者。佛陀曾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 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 文殊菩萨被称之文昌星合情合理。


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有万佛之母的称呼,此间的“母”乃智慧之母,非生身之母。文曲星与文昌星,一字之差,实在不可混为一谈,如若寻找相同之处,二者皆学富五车,聪明异常。


文昌宫座落在庄北的河边,正殿为七架梁青砖小瓦的大瓦房,南面敞门廊檐,从东到西,一溜雕花木门,廊檐前四根木柱,下拄础石。走廊大殿内均是青砖铺就,整个大殿颇为气派。


大殿外的庭院颇大,可以容纳五六百人,一棵一人抱粗的皂荚树郁郁葱葱,该有一二百年。文昌宫的大门朝东,厚实的大门雕刻了一对狮形动物,那是文殊菩萨的座骑金毛狮子。门外台阶数步,嵌陷在往里凹陷成八字形的门洞里,这样可以不妨碍门外巷子的通行。门楼有些特色,上下两层,下层是大门供人进出的门洞,上层是楼台,类似戏台,可讲经、可演戏。


北蒋庄的文昌宫早已被拆毁了,那是泰州北下河地区为数不多的文昌宫之一。门楼是最早被拆掉的,那是1944年冬天的事情,当地民声不佳的“野三旅”被日寇打败后,其中的一位团长纠结一批溃兵投降了汪伪,对老百姓的压榨比当年的“野三旅”有过之无不及。新四军准备清剿,为了让敌人没有住宿的地方,动员了地方游击队和儿童团等把一些闲置的大庙拆毁了。文昌宫只是被拆去了门楼,北蒋庄外的大庙复兴庵的大殿连房顶都被掀去了。现在看来,确实可惜,当时也是不得已的事情,也算是为打败日寇做些贡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昌宫的大殿成了真正的传授知识智慧的地方,北蒋庄上的小学就办在里面,后来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就把大殿拆了,学校在原址上扩建。再后来,学校还是不敷使用,便搬迁到庄外原来复兴庵的所在,此时的复兴庵已经被拆得片瓦不存。文昌宫原址被一位老革命占用建了民房,现在那栋民房也破旧不堪了。


据老人们回忆,文昌宫没有拆掉之前,宫里的文昌星文殊菩萨手持智慧之剑,乘坐狮子座骑,看上去威猛无比。传说准备应考的学生,考前到文昌宫参拜文殊菩萨,被智慧斩除一切愚钝后,脑子会无比灵巧,获得了无尚的智慧,在以后的考试中一路过关斩将。


我不相信传说的真实,却不否认心理的暗示对焦虑的缓释。再有二十天不到的时间,决定无数孩子命运的高考又要开始了,在内卷日益严重的今天,此间的竞争尤其激烈。


我真的希望这里的文昌宫能够重建, 让参加考试的孩子们和家长有一个烧香膜拜的地方,好歹可以缓解一下内心的焦虑;我也真的希望这里的文昌宫能够重建,因为这里不只是宗教的场所,也算尊师重教的体现,体现的是古村庄的厚重底蕴;最后我真的希望这里的文昌宫能够重建,还为的是心底的那份佛缘,我居然跟文殊菩萨阴历四月初四同一天生日,曾经想到五台山一次,可惜由于路途遥远未能成行,如果自己庄上的文昌宫能够重建,就可以非常方便地顶礼膜拜了。 

 

 

三 北蒋庄复兴庵漫记


北蒋庄上,曾经古老的复兴庵老早被拆了。

第一次被拆发生在1944年冬天,当地名声不佳的“野三旅”被日寇打败后,其中的一位团长纠结一批溃兵投降了汪伪,对老百姓的压榨比当年的“野三旅”有过之无不及。新四军准备清剿,为了让敌人没有住宿的地方,动员了地方游击队和儿童团等把一些闲置的大庙拆毁了。北蒋庄外的大庙复兴庵大殿的房顶便在那时被掀去了。庄上的另外一座庙宇文昌宫被拆去了门楼。


一副败落之相的复兴庵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彻底拆毁的,遗址上建了庄上的小学,部分没有被占用的遗址上曾经瓦砾遍布,瓦爿是我们课间休息时打水漂的物件。


小学刚刚建起的那会儿,最西面那间占据了复兴庵遗址的教室还发生一件不辨真伪却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教室的门在周末是上锁的,钥匙交给离这里最近的两位学生保管,他们负责周一一大早把门打开。那天他们天还没怎么亮就过来开门,据他们所言,居然看见在课桌上坐了两个人形的物件,在他们惊叫后消失了,其中的一人说是从窗口跳出去了。


由于两人都看见了,窗子也是用钢筋栅栏封住的,任何人形活物不可能从这里出去,加上这里以前是什么所在,大家心知肚明。学校和家长不由得重视起来,总归会联想到一些灵异事件,于是一番询问后,肯定问不出什么所以然,最后只得强调,以后凡是天不亮不得到校。我当时就在这个教室里上课,当事的一男生一女生跟我同班同年。


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庄上的侯王庙会重新兴起,复兴庵便在学校旁边剩余的遗址狭地上因陋就简地重建了。


庵,有一种解释,小寺庙,尤指女性修行的场所。撇除后面的一句,北蒋庄上现在的复兴庵,名副其实。


名副其实的是一个小字。依旧是前后两进,前殿供奉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和手执宝杵的韦驮。后殿也就是大殿供奉着三尊大佛,也就是释迦牟尼和他的两大弟子,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由于地方所限,开间缩水了不少,整个寺院显得迷你。


庵堂里的佛像由于房屋开间限制,也小了一些。信众和佛陀之间的关系由抬头仰视变成了举目平视,亲和感油然而生。只是残余的地块全部建了大殿,只得在大殿西边的茅山河边打了数根立桩,盖上水泥预制板后,成了进出庵堂的通道。


庵堂的大门窄窄地开在北面,入门后走过数步预制板,便是直通大殿廊檐的侧门,这里成了香客的捷径,不用再绕到南面的前门,于是无意中便冷落了天天笑脸相迎的弥勒,也不用看成天担心香客顺走庙里物件的韦驮那一副威严的冷脸。好在有千路菩萨一路香的说法,香烧在大殿前院子里的铁香炉中,千路菩萨均可受用。


铁香炉也是后制的, 原来的铁香炉在庵堂全部拆毁前被有心人推入河中,后来被一帮年轻人下河捞起,送到了废品收购站,换成钱买了共青团组织活动的纸笔。


据见过原来那座庵堂的老人说,原来的大庙非常气派的,青砖小瓦,猫头跌水上印制着代表祥瑞的图案,或牡丹或祥云。据有关资料记载,复兴庵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至今将近400年的历史,与九寺十八堡之一的青龙寺相齐名。


古时的复兴庵,四面环水,东南方有堤坝可通行,西边有木桥联通土地庙到庄。庵堂最初由前后两进、两厢殿堂构成。正殿中供奉三堂大佛,配殿万佛宫中供奉诸路佛像。两厢殿堂中供奉观音、财神等神像。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复兴庵香火极盛时,拥有庙产良田100多亩。住持高僧龙祥法师,精通佛教音律,唱念吹打,胜人一筹;其武艺更是远近闻名,飞刀拳击,样样出色。据说,龙祥大师在一次练功时,手中单刀脱手而飞,后命人在庙外的河对岸,看到单刀笔直插入土中一尺多深。龙祥法师文武双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德高僧,后传弟子智坚。


庵堂旁边的县道大周公路已经被规划升格为省道S232,计划在明后年开工拓宽改建,到时候,曾经的小学,现在的村民举办红白喜事的会所肯定会被占用部分,剩下的地块可否用于复兴庵的扩建?有些期待! 

 

 

四 散记北蒋庄公侯庙


北蒋庄上的公侯庙,在泰州北下河一带,似乎仅此一座,听说十里外的某个庄子也有一座公侯庙,不过仅仅是听说。


二十里外的陈堡草荡边倒是曾经有一座侯王庙,一度被毁,现在已经重建,纪念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手下大将侯必达的。


公侯庙与侯王庙,两者之间有着关联,关联的是北蒋庄上每年三月十五的庙会称做侯王庙会,侯王庙会起源于明代,是为了纪念元末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部下的大将侯必大或侯必成(一说是侯必成)。侯王为保卫泰州北乡、兴化南乡几十个村庄不落入朱元璋部将徐达之手,率军与其进行殊死的搏斗,最终不幸在边城附近溺水而亡。为此,受到侯王保护的几十个村庄民众,将侯王当作神灵,为之塑像,建庙供奉,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办“侯王庙会”或“公侯盛会”来纪念他。


侯王庙会很久远,也很兴盛,过去的许多时候,由于庄小人少,每年的庙会迎会,居然要到外庄借人才能迎得起来,即便这样,一直没有断档过,除了上世纪那个特殊时期。


农历三月,春暖花开,一年中最为美好的时节,举国上下,不同民族,在农历三月举办的各色民俗活动数不胜数。里下河地区,但凡在农历三月举办的庙会也都是大会盛会,茅山镇上的三月十八东岳庙会还被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既然是侯王庙会,为什么作为庙会重心的公侯庙却没有称作侯王庙,就像草荡边上侯王庙一样,抑或侯公庙。庙名暗藏玄机,我查询字典,“公”,君王也。此处的君王,吴王张士诚无疑。北蒋庄上的侯王庙会,明面上纪念侯必达,实质是隐晦地纪念张士诚。在泰州北下河一带,到处都是各色隐晦纪念张士诚的活动。


时光流转到现在,看会的人都称迎会时佛龛里坐着的是“菩萨”,就像茅山的庙会信奉的是东岳大帝,农历三月十八是茅氏三兄弟的茅盈得道成仙的日子,里面坐着的该是茅氏兄弟,可这茅氏兄弟又是道教的始祖。佛也好,道也好,人也好,老百姓求的就是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至于供奉的是谁,倒没有那么重要了。就像一首歌曲唱的:“老百姓咱盼的是祥和万事兴,谁只要为了咱老百姓谋幸福,浩浩青史千秋那个万代留美名。”


公侯庙位于庄子的中央,四条井字形砖巷的中心,庙堂中间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左边是公侯,威武坐立,两眼雄视前方,让人望而生畏;右边是犼。犼,又名望天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它生性凶猛,四肢强健有力,全身透着一股震撼人心肺之豪气和霸气。庙前有一座敬神亭(公侯亭),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


根据传说,公侯庙应该是建于明代,至于到底建于何年,即便是村子里最年长的老人也说不清楚,只是庙门口青砖砌筑的台阶已经被磨得光溜溜的。公侯庙初建于何时,无法考证,上一次重建确是有据可查,是在庄上一位年届八旬老人的大伯父手上重建的,当时他还只是一位小木匠,按照年岁推算,公侯庙重建的年代该是清末民初,即便以此计算,公侯庙也有上百年历史了。


公侯庙前是庄上的广场,是大家在夏天乘凉拉呱的地方,以前也曾经是放电影的地方。为了防备水患,里下河地区的村庄都建在高高的庄台之上。庄台上寸土寸金,为了一砖之地邻居吵得不可开交,那是常事,可对这广场,住在周围的人,绝不会多占半分,可见广场在村民心中的神圣地位。


今年五一节,本想给老庙的建筑架构拍些照片,以图给老庙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的是,进到庙里,见到的梁椽杺柱均是新的,原来庄上的庙会组织又重建了一次。有时候,好心办成的也不一定全部是好事。


庄上还有一座老宅,现在为一赵姓村民所有。小时候我曾经进去过一次,雕梁画栋、窗棂镂花,柱拄础石,地铺方砖,门槛高大。老人们口口相传,该房子至少有二三百年历史,墙体由青砖和石灰糯米汁砌成,异常坚固,历经多次大水灾,几乎没有任何损坏,只在北墙留下一道浅浅的裂痕。


适逢乡村振兴之际,希望村里的父母官们能够行动起来,把古村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古建筑,申报控制保护单位,好好地保护起来,不要给后人留下遗憾。


【刘宝山,江苏兴化人,定居上海。工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钟爱文学,著有长篇小说《长天孤鹭》,《事房》和《水殇》,散文和短篇作品散见于各地方报刊及文学网站。多次在全国和地方性征文比赛中获奖,其中《最忆芦花飘雪时》获泰州市文联举办的建国七十周年征文大赛二等奖;《秋色,故乡印象》获2020年首届“羡林杯”生态散文佳作奖。现为上海闵行区作协会员。】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314540608@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44

帖子716

积分2038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