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美文鉴赏] 云赏宝 | 郑板桥十二幅条屏长啥样

[复制链接]

2022-3-18 10:09:27 143780 0

迁就淑女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2-3-18 10:09:27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迁就淑女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2-3-18 10:09:27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可谓是大器晚成。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至扬州卖画为生。也就是在扬州,人到中年之时,他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不管是仕途还是学问,都在那几年间有了突破性进步。
35岁,他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37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1732年,郑板桥40岁那年秋天,他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十载扬州生活,郑板桥结识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郑板桥41岁。他来到位于现在小海镇的一位父亲挚友家中,为82岁的老人朱子功庆祝生日。那时的郑板桥在四野八乡已经有一定名气,他的书画作品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次为老人祝寿,他的寿礼就是一则十二幅条屏

 

清雍正郑燮十二幅条屏
现藏于大丰博物馆

穿越几百年的时光,细细品读十二幅条屏,还是能够想象出当时郑板桥的肆意潇洒。全篇604个字,按今天的眼光来说是一篇很好的杂文。他在为朱子功贺寿的同时,也介绍了自己在西团小海等地居住、读书时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他写道,东海之滨“多慷慨英达”,子功先生“酷嗜读书”、“如鸾凤之羽毛鲜洁”。

这幅作品笔法劲健苍遒,与后世传播很多的“六分半书”还有一定区别。创作这一十二幅条屏的时期,正处于郑板桥的书风变革期,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篇幅之大也是国内外罕见。郑燮十二幅条屏是1986年从民间征集而来,不管是从文学还是书法角度,这幅作品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来源:大丰日报

荐稿:张帆、陈艳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crystal217@hotmail.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618

帖子774

积分2246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