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文文
发表于 2022-3-7 21:09:06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风过绿草在歌吟——戴中明的儿童文学创作
陈钟石
戴中明1968年生于兴化荡朱乡(现千垛镇)姜戴村,他是风中飘悠的毫不起眼的平凡草籽,却执拗地为自我艰难跋涉、发芽而歌唱。
初二时开始练笔,在昏黄煤油灯下把爷爷讲述的家乡的战斗故事写成10多万字的系列中短篇小说集《阿松》,把自己童年经历的苦与乐写成数十篇短文。虽然这些习作并未被出版机构采用,但他在反复练习和一次次失败的锻打中积累起必要的文学基础和执著意志,让他的文学梦想不断壮大。
一个人从小拥有了融入血脉的真情追求,其身心迸发的攀越力量是无穷的。就像一粒草籽,只要选择了坚强,即便置身沙漠,也要落地生根,为勃发生命能量而铺陈盎然绿意。
初中三年级,儿童小小说《一盒小铅笔》被家乡的《兴化报》刊用,他为之振奋,信心百倍。
高中一年级,中明写作的短篇小说《怪僻的客人》,是他正式迈入儿童文学创作的标志性作品。这篇作品通过亲身经历的一个独特故事,写少年爱有缺失,却在悲喜沉浮中寻找到了爱的新的意义。此篇被江苏《少年文艺》刊用后,还获得该刊1983年度优秀作品奖,并入选多种儿童文学书刊。这一年,他还在《春风》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弹球》。
贫瘠环境在精神浇灌下,照样可以为自己吐露新绿。他高中阶段写作的《受伤的小苗》《忏悔》《啊,多好听的童谣》《阿蓉》等短篇小说先后在《少年文艺》刊用后,受到了广大少年读者和文学界人士的关注。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裴显生、著名作家丁芒等先后在《少年文艺》撰文,对戴中明一篇篇发自年少生活的爱的咏唱给予较高评价。丁芒为此评价说:“作品鞭挞那些给他们带来不幸的人,同时努力塑造他们顽强自信、刻苦奋发、反抗不屈的形象,为他们的坚毅勇敢唱赞歌,为他们最终得到解脱和胜利而欢呼……”丁芒和兴化籍老作家马春阳还专门结伴从南京赶到戴中明就读的学校进行探望、指导。
1989年,戴中明第一本儿童短篇小说集《怪僻的客人》出版,收入其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作品12篇。丁芒写序,马春阳题词,发行量逾10000册。集中的核心作品《忏悔》,是戴中明早期儿童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品。这篇从少年视角碰触罕见的伦理题材,视点独特、发人深思、真实感人,一经发表便收到全国各地300多封少年读者的来信,并被多种儿童文学经典书籍选载。
只有勇于接受生活的磨砺,人生的底色才会愈发厚重。如何走出自我、突破自我,戴中明曾一度陷入彷徨和思索。经过几年的沉寂和再积累,他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儿童文学创作上再度起航。他此时的创作已由个人成长的情感与精神探求跳跃而出,把笔墨转向“关注少年的精神生存状态,关注他们人格的健全和成长”,注意在现代生活流特别是时尚新潮中考察、探析其审美意趣、青春躁动,以别样的人文关怀力争写出青春本体丰富、多样、深邃的内在含义。上海《少年文艺》还专门邀请梅子涵、朱效文、谢倩霓等众多儿童文学名家,为戴中明举办了个人作品研讨会,对其创作给予充分肯定。
短篇小说《酷的故事》是戴中明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作品一发表,上海《少年文艺》便收到大量小读者来信。责任编辑单德昌赞扬说,“读者表达了对贴近少年生活、表现少年时尚心理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喜爱”,表达了对时尚热中精神思考的关注。后来经由读者投票评选,《酷的故事》获得上海《少年文艺》1999年度好作品奖小说第一名。此篇也成为中国年度儿童文学的重点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少年文艺60年金品典藏书系》等6部经典书籍。2002年,中短篇小说集《酷的故事》由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公费出版,并先后获得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三届“蒲公英”儿童文学奖、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优秀少儿图书奖。
新时期以来,戴中明在儿童文学领域继续笔耕不辍。他汲取地域文化滋养,灌溉文学之苗。在时代新潮和文化传承中观照、透视他们的性情特点,解读青春本体的崭新内涵。乡土特色、里下河风味,以及地域文化对青少年精神特质的哺育价值,在作品中表现明显。这些代表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云聚云散的日子》《青丝泪》、散文《眼神》《梅子姐姐》等。《眼神》《梅子姐姐》被上海《少年文艺》列为向读者推荐的年度好作品。《眼神》获得孙犁散文奖,《梅子姐姐》获《散文选刊》情感散文一等奖,并被《儿童文学选刊》《江苏儿童文学新十年》等重要书刊选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马昇嘉撰文,对《梅子姐姐》童心中的乡土精神特质给予肯定。少儿纪实散文《永不凋谢的玫瑰花》获得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梦·我心中的梦”优秀奖。
2014年,中短篇小说集《云聚云散的日子》,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此书还入选“建市20年我最喜欢的20本泰州文学图书”,并获得泰州市政府文艺奖。这期间还出版少儿和成人散文合集《草根的声音》。
戴中明还将乡土视野里探求人格精神的责任与情怀延伸到成人文学领域,于2019年创作了23万字的成人题材长篇小说《沉浮》,被泰州市文联列入“里下河文学流派长篇小说资助项目”出版。作者把主人公放置于乱世背景中,着重考察其在命运沉浮中的精神起伏、人性变化、人格与尊严的完好与缺失,考察其如何找寻生命和情感的着落之根,给我们呈现了一幅乱世里城市沉浮、命运沉浮的斑驳岁月画图。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