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瓢城串场河畔,有一座颇具特色的中国印文化广场,足见城市管理者对传统篆刻文化的青睐,以及篆刻在这座两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蕴,虞山虞受言等篆刻名家在这里享有极高声望。
然而,盐城刻字人在中国印界登坛成圣,并在中国近代史上刻下重重一笔的却另有其人。此人曾被中国印坛盟主西泠印社高供于社,成为该社得以续存的护身符。
他,就是清末民初的盐城刻字奇人底奇峰。在辛亥革命发生前后,他就像一抹流星,在黑沉沉的天际一闪而过,耀眼异常。

底奇峰先生留下的资料很少,小编梳理了一下,与各位分享。
底奇峰,江苏盐城人,回族,随父在湖州游艺。辛亥革命前,他在上海望平街(今福州路口)“新世界”开设刻字铺。店主是浙江吴兴人周柏年(又名周觉、周延龄)。
周、底二人平日富有革命理想,暗中与革命党人秘密往来,结交浙江湖州人陈其美(陈英士)等人。
武昌起义爆发后,陈其美等人立即策划响应。陈为名正言顺,谋刻起义文告钤印,但秘商沪上多家刻字店,皆恐为之招祸,不敢接单。陈最后找到新世界刻字社,周、底二人当即一口应承。
造反,这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事情。据《盐城文史资料选辑》记载:底奇峰慨然答应后,连续花了四个晚上,就将起义所要用的印章全部刻好,并谢绝了陈其美的酬金,用实际行动表示对革命的拥护和支持。
据《西泠印旗屹立不倒的根基》一文介绍:1911年11月3日(农历9月13日),陈其美率领民军攻打上海制造局,底奇峰追随左右,执枪前驱,英勇杀敌。上海军都督府成立,“上海军政府”的大印便出自底奇峰之手,他也成了都督府的常客。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即位临时大总统,组织总统府,府中设有铸印局(又称印铸局)。底奇峰获陈其美举荐,担任总统府铸印局局长、总统府秘书。

《盐城文史资料选辑》中称,袁世凯窃权以后,据说底奇峰回到上海滩重操旧业。在“二次革命”后被袁氏通缉,其后下落不知。不过,此说恐怕不确。
据西泠印社相关文史透露;底奇峰在南京居住数月,有一天乘马郊游,不幸坠地,头触巨石而亡。孙中山特赠赙仪一千元,并派卫队护送灵柩回沪,陈其美在上海为底奇峰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其时,恰逢西泠印社面临产权危机。沪杭两地社友闻知底奇峰坠马亡命的事后,认为其生前与叶为铭、吴隐等交往密切,又同为社友,就商议以西泠印社社友之名,把底奇峰遗像供在社中,有这个“革命党人”作护身符,印社或许就能保存下来。
这一主张得到西泠同仁的认可,把底奇峰的遗像高供在西泠印社,由社友汪厚昌撰写传记,纪述其革命经过,及死后哀荣,书之遗像之端,设置如同专门供奉底奇峰的祠堂一样。当时的杭县知事汪嵚与社中多人相识,又是印社中人,也极力赞成将社中二公祠用作祭祀底奇峰的这一做法。
据原西泠印社总干事韩登安说,在此之前,几个创办人曾托孙中山的秘书底奇峰从总统府弄来一纸公文,得到暂时的保护权,方度过此险。“虽然我们现在很难再觅那份传说中的总统示文。但民国杭县政府的告示却是完全针对西泠印社的保护而定,更有底奇峰专祠的出现,却真的为西泠印社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据《墨庵书忆》载文,西泠印人汪切肤曾为底奇峰作传,并录于下:
“底奇峰者,江苏盐城人。在上海望平街开设刻字铺,牌号曰“新世界”,专售东洋牙印。殆与叶舟、吴石潜为志同道合之士。清季国人倡言革命,人心蠢焉思动。底奇峰本俗伧,然秉性率真,闻革命辄跃跃欲试,不时与秘密党相往还,以是得获交于陈其美诸人。
陈其美攻上海制造局,底奇峰追随左右,颇效微劳。沪军都督府成立,底奇峰得出入于都督府之门。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即位南京,组织总统府,府中设铸印局。底奇峰以沪上诸革命伟人之介,充总统府铸印局局长。刻字店主得此,真可谓风云际会已。
……居南京者凡数月。一日乘马游郊外,已归府矣,马忽蹶,底奇峰坠地,头触巨石,血流如注,顷刻毙命。孙大总统特赠赙仪一千元。灵柩回沪,派卫队护送。
时沪上诸同志,以底屡随陈其美奔走,不无微功,拟请陈都督酌给抚恤。又以余与底奇峰素相识,嘱余属草陈请。余乃为之上书陈都督。嗣奉陈都督覆书许可,并赠五百金。说者谓底之厄,且愈于生也。
时杭州社中诸人,以印社即将倾覆,闻底君事,议以底君遗像,供诸社中,则印社或可保存。又以余与底奇峰生前多交往,身后事又多余为之处理。属余为底君撰传,书之遗像之端。余乃为纪述其革命经过,及死后哀荣,备极铺张。
于是,底君遂得高供于西泠印社中,印社俨若为底君专祠矣。时杭县知事汪曼峰,与社中诸人多相识,社中诸人请其设法保护。汪知事亦力为维持,而西泠印社得以保全。经此一役,而基础乃益巩固。”
一个在底层操百工之业的“小人物”,参与了一项震古铄今的历史大事!时光不住脚地赶路程,弹指之间已是110年。今天,人们已难觅乡贤底奇峰先生的作品,但他在江山鼎革之际,在推翻两千年封建帝制上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却已经光耀华夏史册,足以令家乡人为之骄傲。自然,也是盐城文化人的荣光。
(图片为资料图)
荐稿:盐渎杂谭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