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散文] 徐友权丨小镇端阳

[复制链接]

昨天 11:04 6530 0

采菊东篱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昨天 11:04 来自手机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

采菊东篱 未绑定微信 楼主

昨天 11:04

      “卖粽叶子哎!卖粽叶子哎!”这悠长的叫卖声在小镇寂静的小巷里回荡,像老街上布满青苔的石板路,留住了人们心灵深处许多温磬的记忆。
      小镇的时光是慢节奏的,和临街的串场河和着一个节拍,缓缓地流淌。拄着拐杖的陈爷爷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把乡下亲戚送来的艾草和菖蒲分给邻居们,并反复叮嘱一定要插在门檐和窗户上。如果谁因为忙没有搭理他,他会生气地扭头就走,但是没走多远又折回头来,自己找张板凳坐下。
20250528110424front2_0_632_FviIAEsLFQtgLzar6nlM21B-WmaK.jpg
       陈爷爷早年读过私塾,精通四书五经和天文地理。谈起上下五千年的事他有问必答,于是街坊邻居送了他个“千岁爷”的外号。我问他:“你说那么多的花啊草的,人们为什么就单单挑这艾草和菖蒲插在门檐和窗户上呢?”老先生来了兴致,扭结的皱纹开始消散开来,他终于找到了说话的对象。“这可大有说头,简单说两三句话,详细一点说是两三天,你是听简单的还是听详细的。”我说:“还是听简单的吧。”
      陈爷爷抹了下银白的胡须,仰头看着天,倒像是一个人自言自语:“古人称农历的五月为‘百毒月’,说的是天气渐趋炎热,蚊虫苍蝇滋生,百毒齐出。这艾草和菖蒲是驱虫灭菌的草药,插在门上可以祛除病毒,使人身体健康。《荆楚岁时记》里就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所以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要插艾草,悬菖蒲,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端午节插艾草和菖蒲的传说我听得太多了,陈爷爷也不过是照本宣科,没有什么新意。记得《诗经》中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分明是恋人间的倾诉,艾草似乎成了一棵相思草,和当下情人间赠送的玫瑰花差不多。或许是因为艾草的质朴淡雅,寄托了人们太多复杂的感情。
      街口的李奶奶照例在门前放上木桶,把煮好的苇叶放到盛满清水的桶里漂洗。她是包粽子的好手,街坊邻居都会请她帮忙包粽子。她儿子和女儿在县城买了房,三番五次请她去城里住,她就是不去。逼急了她会说:“你们如果还想让我多活几天就不要叫我去城里,我在这生活了一辈子,闭着眼能走遍街头巷尾,离不开了。”每年端午节,她都早早地把包好的粽子送给城里的儿子和女儿。端午节放假,儿女们又到超市买一大袋各种风味的粽子送回家,并一再叮嘱母亲以后千万别再给她们送粽子了。但李奶奶就是不领这个情,她固执地认为超市里卖的粽子就是没有她裹的粽子好吃。
      小镇端午的风景,如同老屋斑驳的花墙里开得正欢的枙子花一样,暗香浮动。

来源:《盐城晚报》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金牌会员
:
fddbbzizzi6bgv6app@app.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47

帖子164

积分1157

图文推荐

  • 关于白驹隶属考证——兼论施耐庵的籍贯

    (高岩先生,1919~2012)(大丰白驹与兴化一衣带

  • 黄桥烧饼/涨烧饼/东台冷锅饼

    昨天,本公众号登载了【史海钩沉】《黄桥烧饼歌》

  • 董小潭长篇小说《天滋》首发式在泰州杨延修

    5月28日上午,长篇小说《天滋》首发式在泰州海陵

  • 童骋 | 虎驱五毒 端午安康

            在民俗花钱里,驱五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述夔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述夔。徐述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