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茶馆业历来发达,名店甚多,精品菜点远近驰名。清末民初,全县有茶馆(饭店)、熟食店300多家。台城开业较早的茶馆有万复兴、听雨楼、一品香、张复盛、俞福兴、太平园、兴汉馆等。这些茶馆多数地处闹市要道,餐室陈设典雅。服务对象为市民阶层、达官贵人以及过往客商。东台的茶馆注重经营特色和食品的质量,以便招徕更多的客人。东台茶馆业的发展也催生了茶馆同业会的组织,相当于现在的餐饮协会。民国年间,同业会每年都要组织各大茶馆的从业人员在炎帝宫举办盛大的“灶君会”。
行业祖师崇拜是民间文化的一个分支,过去各行业都很重视,视其为本行业的保护神。民间有″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的说法。祖师爷们都是些很有名望的人或神灵,直接或间接地开创、扶持过本行业或与本行业有着关联。东台茶馆业所敬的祖师爷为灶君,每年农历八月初三灶君诞辰日这一天,东台城里有字号的茶馆都会歇业一天,由会头集中,到城隍庙东边的炎帝宫拜灶君,之所以选择在炎帝宫祭拜是因为民间有“灶君”就是炎帝之说,在《论衡·祭意篇》中记载:“炎帝作火,死而为灶”,“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炎帝是中国神话中最古老的火神,古称火帝,也是传说中最古老的灶神之一。灶神与茶馆业可以说是息息相关,过去茶馆砌灶都有一定的仪轨,来不得半点马虎。 做灶君会这天,会头会邀请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出场,以显仪式的隆重。仪式开始前,先要在灶君神像前摆上“六只眼”(花鱼、猪头、雄鸡)供品,以及寿桃 、寿面等,然后全体人员焚香礼拜,行祭祀大礼,表达对灶君的敬意和感恩,祈求灶君保佑厨房平安无事、茶馆生意兴隆。会头由城里大的茶馆掌柜轮流做庄,费用由各个茶馆分摊。参加活动的饮食业人士需保持庄重、恭敬,遵守传统礼仪和规矩,不得大声喧哗、行为失当,以体现对灶君和行业传统的尊重。祭拜结束之后,在各大茶馆掌柜的见证下,从业人员举行拜师、谢师、出师仪式。学徒向师父行磕头跪拜大礼,正式成为厨行一员;出师的徒弟也会向师父表达感恩,师傅则会给予徒弟祝福和从业叮嘱。在整个灶君会活动期间还要举行同行业聚餐、请戏班演大戏等活动,热闹庆祝,前来观看热闹的群众甚多,炎帝宫门前挤得水泄不通。
抗日战争期间,东台沦陷,街上百业凋零,茶馆业萧条冷落,灶君会也就停办,当年茶馆业做灶君会是感恩行业神灵的庇佑,同时祈求生意上能够顺风顺水,生意兴隆、技艺精进。也为从业者提供一个共同的精神寄托和身份标识,茶馆业的人员相聚一起共同缅怀祖师,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意识到自己是行业群体中的一员。共同应对行业面临的问题,增强行业的整体凝聚力,在今天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积极意义的!
来源:东亭庖人天厨星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