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街,这个名称非常富有诗情画意。 山塘街,应有山有水。山塘街之山、也许街就在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塘街之塘,当是有水之池塘或溪河,滨水而居。 山塘街,必有情有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智者皆乐于此,此情绵绵无绝期;乐有情、乐亦有意,来者随意、自由自在,未来者期待、尽心尽意。 可能叫山塘街的地方不多,目前我知道的只有两个地方。一是靠近虎丘的山塘街,一是我这次去游玩的木渎山塘街。实事求是地讲,在这次苏州行之前,我只知道靠近虎丘的山塘街。 (山塘街照片源于网络,诚致谢意!) 山塘街,一见这个地名,就会让我回忆起与他的初遇。那是1978年3月5日,我自盐城乘车前往苏州,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盐城到外地,心中难免有点紧张。上车后,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返城知青,在虎丘供销社工作,他非常热情地介绍苏州情况,一路上对我照顾有加,下车后还留下了联系方式(那时没有电话,只有工作学习地址)。隔了一个月左右,学兄带我到虎丘游玩,游玩结束后,我们专程去拜访他,他告诉我他住在山塘街(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山塘街),并邀请我去他住的地方看看,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挥手告别了。后来我们保持通信来往。在苏州期间,我有什么困难写信告诉他,他都尽其所能帮我解决。直至今日,我念念不忘。 这就是山塘街的情谊,是心中永远的暖意。时光荏苒,当年的英俊少年,现在已是满头白发。回盐工作后,有几次到苏州出差,只要到虎丘(山塘街)附近,我都要去看看,打听他的情况,可惜一次都没有成功,留下些许遗憾,真情难了。 这次,到常熟参观徐建新钱币博物馆(5.10),然后到苏州参加大学同学聚会(5.11),接着就在苏州逗留数日,与爱人一起,欣赏苏州美景。当晚即被乡友邀请参加聚会,在木渎工作的乡友盛情邀请明天到木渎游玩,我想一想木渎古镇还没有去过,就欣然答应了。 原以为木渎古镇就在木渎,乘4号轻轨到底即达。下车后才发现,离木渎古镇还有4公里,乘过了。与乡友联系后,不要他派车来接,直接打的前往木渎古镇,可惜的车司机也不甚熟悉古镇路线,七拐八拐将我俩送到古镇中心香溪岸王家桥。也罢,江南水街风貌立即展现在眼前。 在此处与乡友会合后得知,其单位就在此附近,我俩便开始了古镇之游。一看路牌,山塘街,临水而建,左边远眺就是灵岩山,这才知道,木渎古镇的核心区域就是山塘街。 木渎,因“积木塞渎”而得名;山塘古街,因清乾隆皇帝六次幸临而扬名。初夏暖阳下的木渎,清风拂面,香溪微澜,波光潋滟,游船摇行,涟漪相依;游客匆匆,熙熙朗朗,原住居民,笑容洋溢;一片祥和,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御码头,当年乾隆皇帝上岸的地方。六次亲临,都是入住虹饮山房,可见虹饮山房必有过人之处。我也就首选其为参观的景点了。虹饮山房,原为清朝初年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因得乾隆喜爱,故被誉为乾隆的民间行宫,盛名远播,吸引游客无数。虹饮山房里的圣旨珍藏馆和科举制度馆,对我这位花钱文化爱好者更具吸引力,可惜没有皇榜(哪怕是复制品也可),使科举文化体现的不够全面。就园林而言,溪山风月,池亭花木,还是耐人寻味、值得一游的。 (经元,旧时科举制度中,乡试第一名为解元,第二名至第五名称经元) 出了虹饮山房,沿山塘街东游,不久就到了古松园。曲径通幽,可达刺绣艺术馆参观。 再向东行,寻找榜眼府第,结果在山塘街上未找到。然后返回,经一条小巷向南再向东,终于来到榜眼府第。 沿山塘街返回向西游,参观严家花园。严家花园也是知名景点,门对香溪,背倚灵岩,享有“江南园林经典之作”美名。 中午,乡友盛情接待,稍事休息。下午又到灵岩山观光。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交接期,在苏州读书,曾几次到天平山、灵岩山活动、参观,对灵岩山还残留一点记忆。 是晚,明月高照,月色下的山塘街更是朦胧迷人。微醺的我,与乡友一起漫步在山塘古街,沐浴着夏风,享受着夜景。正是: 吴风宋韵今时月, 不了情系山塘街。
【题注】
本文原题为: 一条山塘街 满满木渎情 现改为: 山塘街 不了情 景观欣赏以木渎古镇山塘街为主,感情两条山塘街皆有,故为不了情。 人在旅途,亲情、乡情、同学情、师生情、同事情、战友情、朋友情,情情相连,深情相依,皆为不了情。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