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夏俊山:我希望范曾也来看的名人故居

[复制链接]

10 小时前 12991 0

我想我是海天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10 小时前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我想我是海天 未绑定微信 楼主

10 小时前

兴化的名人故居实在太多了,但是,我希望范曾也来看的名人故居只有一处——刘熙载故居。

110337h3zuw3dkfzliidw5.jpeg

兴化有三大古代名人: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前两位,因中小学生要读他们的作品,国人几乎皆知其名。刘熙载的名字,不要出省,到了我的家乡海安,不知道的就为数不少,说不定还有人问:刘熙载刘老根的什么人?

刘熙载1813-1881年)的知名度不如施耐庵、郑板桥,也比不上赵本山演的刘老根。刘熙载故居也不大,与郑板桥故居不是一个档次,连门票都不需要,直接进去参观,没有人阻拦。在兴化,其他名人故居我可以不去,刘熙载故居我必须去。其原因有二。

一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去扬州大学人文学院,遇到大学同窗徐林祥,他赠给我一本厚书《刘熙载美学思想研究论文集》(见图)。徐林祥跟我一样,师范毕业回家乡当高中教师,他一边教书,一边在全国有名的刊物发表论文,引起母校扬州大学的关注,由中学教师变成了大学里的博导,名教授。我一直原地踏步,对很厉害的同班同学钦佩有加,看了他赠给我的书,我自然产生了去看刘熙载故居的愿望。

110337skgfft3qkgt9cqlt.jpeg

二是南通名人范当世1854年—1905年)的主要老师之一便是刘熙载。1879年,25岁的范当世离开家乡通州,负籍出游,他师从的首位名师就是著名文艺理论家、兴化人刘熙载。范当世,原名铸,字铜士,后改无错,号肯堂,因排行居一,又号伯子,他在兴化学习刘熙载的《艺概》,后来成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杰出的文学家,范氏家族诗文传承的集大成者,盛名传遍大江南北。我在兴化的身份是南通人,对南通人范当世的恩师不能选择无视,我必须去刘熙载故居看看。

午后,阳光明媚,我出校门,骑着电瓶车沿英武路北行,很快就到了兴化大厦对面。兴化大厦是英武路上唯一有钟楼的建筑,比周边的楼房高出一大截,很好找。刘熙载故居就在兴化大厦对面的府前街,我右拐进去仅几十步,就找到了刘熙载故居。

110337q49353h5f5f3d53d.jpeg

刘熙载故居是一处清代建筑,坐西朝东。门楼古朴典雅,上方“刘熙载故居”的匾额透出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两扇大门贴的“板桥体“对联很显目:楚水文风盛,昭阳才子多。向里走,抬头看,上方挂的匾是亚如题的“古桐书屋”,迎面的院子里有盆栽的绿荷,还有一株缀满果实的枇杷树。右转向北,古朴典雅刘熙载故居的堂屋就呈现在眼前。

刘熙载故居的整体结构保留了传统的江南民居风格,内部布局为前堂后屋。前堂是主人接待宾客的场所,较为宽敞,堂屋正中的桌上,立着一块汉白玉石板,石板上刻有刘熙载画像。画像画面高悬的匾额为咸丰皇帝御笔:“性静情逸”。

110337adhfdj4h4z4dd7gf.jpeg

下方有刘熙载留下的格言及对联,有一长联为:“治邦国以为心审义利而能辨廉洁奉公勤俭养正慎思博学持之笃行本儒先修己济人精神兼庄生安时处顺气度书剑走天涯往事犹堪比数;综六艺之英华等百家于权概赏奇析疑钩玄提要深入窔奥自出机杼考风骚敦品重质传统通世运鉴古证今源流文章惊海内来者宜尚衡量。”全联116字,谁能一口气读下来且断句准确,我愿意拜他为师。因为我读了三遍,才大致能正确断句初步领会了对联的含义。在刘熙载故居前堂,我不得不感慨学无止境,自己还得继续学习。

110337gtr5u3o5uu52u61t.jpeg

上方是长联,下方办公桌上是《文正风》

据说,刘熙载曾做过咸丰皇帝的老师,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717日—1861822日)比刘熙载小18岁。 1839年,刘熙载中举;1844年中进士,因文章与书法均优,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1853年,刘熙载奉命值上书房。为“内廷塾师”,其时,咸丰皇帝年方23岁,刘熙载有可能给皇上讲过某些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从这个角度说,刘熙载做过皇帝的老师并非胡说。此事如果属实,咸丰皇帝与南通名人范当世岂不是“师出同门”?

出前堂北门,有天井。天井不大,东侧有一棵高大的梧桐,“古桐书屋”之名大概就跟桐树有关,只不过这棵梧桐显然是后人补栽的,树龄不过几十年。天井东北角有一株月季,与立石相伴,很漂亮。南侧有一水井,西边是厢房,北屋门前的台阶是长约4米的汉白玉条石,古代,运送这么完整巨大的条石不容易,应该很珍贵。

110337gsqk666lvv6q1kf4.jpeg

北屋共三间,中间的北墙上有一幅古画,两边是刘熙载书写的对联。西屋主要是展柜,东屋除了展柜,还有两顶书橱,一张办公桌,都是古老的清代家具,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这应该是刘熙载晚年著书立说的地方。想象着刘熙载当年在此的情景,我似乎感受到一种浓浓读书氛围、严谨的治学精神,心中不禁涌起莫名的敬意。刘熙载啊,有崇敬你的后人来了,参观您的书屋,向您学习来了。我情不自禁地拿出包里的《文正风》,轻轻地放在可能是刘熙载用过的办公桌上。这份文正教育集团的校报,我本来是送给兴化市关工委的。现在就放在刘熙载故居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如今,我在编辑《文正风》,我们要传承范公文正的精神,也要传承刘熙载好学敬业的精神啊!

110337vrbrphsjgdg1ghar.jpeg

兴化诸多历史名人中,刘熙载的学问大概最广博。据资料介绍,刘熙载精于六经、子、史,此外,凡天文、算术、字学、韵学及仙释家言无不通晓。涉猎学科广泛,著有《古桐书屋六种》和《古桐书屋续刻三种》。其著述范围包括 儒、释、道家思想文学理论、诗文、词曲和寓言创作,读书札记、文字声韵论述等等。精深而有创见,尤以《艺概》为最。乃为我国文艺理论批评史上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又一杰作,受到古今中外学术界的推崇。咸丰皇帝御书“性静情逸”,表面看是赞誉刘熙载的品性,其实是他的学识赢得了皇帝的青睐。

110337t0xxs7rn847y1c53.jpeg

咸丰皇帝活了31岁,范当世活了51岁,都不及刘熙载长寿(69岁)。难怪有人说:“健康才是自己的,别的都是浮云。“我总觉得这话不全对。健康毕竟有阶段性,再长寿也难逾百年,古人说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才是最有价值的“长寿”。刘熙载去世快150年了,仍不断有人来到他的故居,了解他,学习他,瞻仰他。这,其实也是一种”活着“。

刘熙载故居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此次探访刘熙载故居,我没有看到刘熙载的卧室,我觉得这里的两排房子都属于古桐书屋。其余的房子已经被岁月的风浪毁掉了,消失了。

110337b1jpzomhhkmk4pp2.jpeg

离开刘熙载故居时,我产生了一种遗憾的感觉,就像一块异物堵在在心里:兴化的名人,有几人获得过皇帝的“御书”?有几人的学术成就能达到刘熙载的高度?刘熙载去世不到150年,艺术品拍卖会上,刘熙载作品多次出现,兴化有关部门舍不得花钱买也就罢了,仿制一些放在刘熙载故居,让客人看看应该不难吧?刘熙载故居内,刘熙载的东西太少了。包括我的同学徐林祥教授主编的《刘熙载美学思想研究论文集》,1993年就出版了,也找不到踪影。把跟刘熙载研究相关的著作、文章集中在刘熙载故居展示应该不难,可惜没看到。

110337c7ew00znn2dd05e0.jpeg

我还希望书画大家范曾到刘熙载故居来看看,看看他的曾祖父范当世当年最最重要的老师,如果能留赠几幅字画,定会成为佳话。顺道,范曾还可以去八字桥老街,看看宋代县署,他更有名的祖先文正公范仲淹曾在此工作。行动最有说服力,免得网友总是嘲笑他:”就是个范进的后代!“


来源:苏中古今编辑部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等待验证会员
:
anqiau587@sina.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419

帖子519

积分1593

图文推荐

  • 民国时期东台茶馆业的“灶君会”

    东台茶馆业历来发达,名店甚多,精品菜点远近驰名

  • 夏俊山:我希望范曾也来看的名人故居

    兴化的名人故居实在太多了,但是,我希望范曾也来

  • 童骋 | 山塘街 不了情

    山塘街,这个名称非常富有诗情画意。山塘街,应有

  • 周志杨:修复破损古字画的“神医”

    周志杨:修复破损古字画的“神医”“看到你竟然能

  • 寻访张士诚出生地张家墩

    夏天的风,现在还是那么的清凉。几天前,骑着电瓶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