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征夫 | 五朝元老:明朝内阁相国高谷

  [复制链接]

2024-9-27 09:34:03 408403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4-9-27 09:34:03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4-9-27 09:34:03

高谷乃明朝政治家、诗文家,系兴化“明朝三相”之一,四牌楼上有“五朝元老”匾额以纪之。他的一生,稳健通达,值得后人研读品鉴。

身世之稽考

高谷(1391~1460年),亦名高穀,字世用(经世致用之才),号育斋(育于书斋之才),又号桧轩老翁。高谷1391年生于兴化城中县桥南街(咸丰《重修兴化县志》),今重建于兴化市儒学广场内;他于1460年70岁卒,并与诰封一品夫人郭妙宁合葬于兴化城北平望(平旺)铺河东(今兴东镇沙家村)。

093224w2kygyrp3mkaumm4.png

高谷先世祖籍河南怀庆(今沁阳市);南宋时高祖高彬随宋高宗南渡,侨居江淮间;曾徙居扬州,卜居泰州丁溪场(今东台丁溪镇),高祖高彬及曾祖高明皆葬于丁溪之原;元末祖父高椿举家迁居苏州,不受张士诚礼聘为官,闭门读书,设塾授徒;明洪武初高椿率全家定居扬州府兴化县,并世代业儒;高谷父高焯为儒生塾师,生活终老于兴化,葬于西郊,城堡先茔之侧(《高焯墓志铭》),高椿及高焯均葬于兴化西郊城堡庄。

兴化乃高谷的衣胞之地,高谷始终以兴化籍参加科举考试和入仕为官,《明史·高谷传》记载“高谷,扬州兴化人”,扬州及兴化地方志都有记述留存,他自然是地地道道的兴化人,而不是坊间讹传的泰州人、东台人或大丰人。

科举之顺畅

高谷家族书香门第,名门望族。祖父及父亲均设馆授教,培育后代;大伯高迪洪武十七年中举人,次年赐进士,后任东昌县主薄;二叔高烜举明经,荐辟为工部主事。

093224inve72qo7eq7wncn.png

高谷自幼聪慧,承家训嗜读不倦,且资质厚重,举止端庄。他6岁起即在塾馆启蒙读书,博闻强识,融会贯通,食古而化,进步神速,学业顺畅。

他10岁作为庠生入兴化县学,勤学苦读,孜孜不倦,有意接触并感知范仲淹“先忧后乐”之思想。他于建文二年(1400)10岁就考中秀才,比后来12岁中秀才的张居正还小两岁,成为明朝年龄最小的神童秀才;永乐三年(1405)15岁高中举人,比16岁中举人的张居正还小1岁,成为明朝最年轻的举人;永乐十三年(1415)25岁登科进士,蟾宫折桂,名闻故里。

仕途之腾达

高谷在42年官宧生涯中,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凭借深厚学识、端庄品行和老成持重之人格力量,勤勉履职,历练事体,渐增阅历,辅佐朝政,维护朝纲,从翰林庶吉士步步升迁到内阁次辅,被尊作“五朝元老”,可谓才情精进、事业稳健、仕途腾达。

093224mwghek7q143g3g14.png

永乐三年(1405),他科举入仕后即被选为庶吉士,三年期满后授中书舍人;洪熙元年(1425),改任太子宫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宣德九年(1434),守丧期满后,主考顺天府乡试;正统元年(1436),充任翰林侍读,成经筵,专为帝王讲读经学;正统三年(1438),与修《宣庙实录》,升侍读学士;正统十年(1445),擢任工部右侍郎,入阁参与机务;景泰元年(1450),升任工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阁务如故;景泰二年(1451),赐少保、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享有双俸,代皇帝祭祀三陵;景泰七年(1456),与首辅陈循总裁编修《环宇通志》,晋谨身殿大学士兼东阁大学士。明英宗复位,高谷继任一个月首辅。

景泰八年(1457),高谷上书称病请辞,英宗阅书后对廷臣说:“高谷在内阁议迎驾及南内事,曾帮助朕。赐金帛袭衣,给驿舟以归。”恩准致仕后,复赐敕奖谕。天顺四年(1460),高谷在家乡兴化仙逝。成化元年(1465),朝廷追赠其为太保,谥号为“文义”。

诗书之秀逸

高谷学问渊博,经纶满腹,淹贯经史,工诗文,善书法,毕生著述丰赡。他著有《育斋文集》10卷(载《明史·艺文志》),并创作《诗集》17卷、《归田》3卷、《拾遗》1卷,皆付梓行世。

093224oagqxxztmgz6j6k3.png

高谷的文章简质,文如其人。景泰赞其文学:器识弘远,夙有誉望,蔚为名臣事。明代学者朱国桢称誉:所作自诸体外,其赠章皆曲艺卑秩处士文,绝不见有大富贵人酬应之篇,即此可见其为人矣。

高谷行书草书文弱秀润,今有行书横批一轴珍藏于兴化市博物馆;2009年《兴化历代名人书画选》收藏卷第一幅书法作品,即是高谷的草书书札。故此,明代文史家王世贞于《艺苑卮言》谓其书法“秀俊可爱”。

高谷诗歌温厚平和,淡泊清新,明白简易,具长者风范。他擅作写景韵物诗和题画诗,在993首留存诗中有280首属于此类。其代表性诗作有《昭阳十景》、《题雪景》和《游昭阳将军庙》,“昭阳一带望中微,翠巘苍崖映夕辉。”“薄云低远树,密雪满前山。”“孤城野水带斜曛,西望高原楚将坟。”皆为秀逸诗句。

声名之清正

高谷出道极早,为官久长,仕途顺风顺水,声名清正显赫,可谓永有终誉,盖因“淳谨廉洁,清慎端亮,恪持公论,孜孜为国,沉稳大度,处变不惊,进退有道,始终不渝”。

093224qrt4xvzfojomyqph.png

高谷的故事和品格,在岁月长河中积淀为独特的历史风景,其遗韵穿越古今。他做中书舍人时,曾奉命入寺写经,雨后赤脚而入,像个玩皮的孩童。有人说他有病,他回得波俏:我的病是俗病,不写佛经的话,病会更严重啊。言外之意就是写佛经能治世人俗病,可观其谐趣风雅。

高谷入阁,清廉正直,执守公道,且不避权要,遇事无偏私。景泰五年(1554)给谏林聪因忤重臣,被构罪廷讯,欲论重辟。高谷从南直隶视察灾情回都,闻讯竭力营救,独陈其冤,终使林聪获赦复官。景泰七年(1556)顺天乡试,首辅陈循因子未能中试,遂攻讦考官刘俨、黄谏阅卷不公。高谷受命复阅,力言考官无私,且仗义执言云:“贵胄与寒士争进,已不可,况不义命,欲因此构考官乎?”遂平息陈循猜忌风波。

高谷以荐贤任能、提掖后进为任事,先后两次主考顺天乡试,皆称得人;他并以此为疏主张内外诸司惟贤是用,先后荐用陈洵、吕原、杨鼎、王文、余皆鼎、商辂和彭时诸多才干精英。

高谷鄙浮华,乐俭素。为中书时,他曾奉旨往海印寺抄写佛经,遇雨辄褪靴卷裤,提袍赤足归,让同僚颇为惊叹;任侍读学士时,他每赴公宴总以布头剪成新花样补缀于破锦袍,以至众人笑他“高学士锦上添花”;位居台司,他也仅有敝庐瘠田而已,其故居“湫隘特甚”,无异民宅。

高谷直面险境颇具大将风度,镇定自若,名震朝野。特别是他所处的正统、景泰两朝可谓多事之秋,在遭逢“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时,他都能泰然处之,携同僚助朝廷化险为夷。英宗为此赞其“忠厚长者,简静端方,廉平直亮,明于古今,卓然有大臣之风”,宪宗誉其“忠厚温明,安祥恪顺,莹然良玉”。

高谷致仕归乡后,杜门谢客,深居简出,谨言慎语,绝口不提景泰、天顺间的朝廷变故,只顾埋首于著诗文习书法之中。藉此便知,他为何能够历经五朝备受宠信、常青不倒、得以善终之缘由。

高谷辞世后,其故居门楼悬置“忠结主知”匾额,宅前跨街立有“益恭坊”牌坊。明代首辅李贤于《高谷墓志铭》深情写道:“谷公简重清介,与人无泛交,义之所在,勇于必言。虽违众不恤也,在位论荐,多号得人,可谓慥慥乎,笃实之君子矣。”

朗朗乾坤不老,昭昭日月生辉。生于斯长于斯终于斯的兴化阁老高谷,将永驻于楚水大地,激励着后辈奋进。

作者简介
征夫,江苏扬州人,市作协会员,乳燕文学天地及兴化作协平台副主编,先后供职党政机关及金融部门;近年来,热衷国学研读,勤勉笔记感受,致力业余创作,已发表百余篇文章;文学是我生命之钟情,是我生活之挚爱,是我人生之梦想。

来源:人文泰州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平台声明:本号为文化公益性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图片除标有出处外,其余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致信本号删除。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36

帖子2764

积分12796

图文推荐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施蔷生 | 生命的韵律:在流动中抵达永恒

    引言前天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毕业已43年。今天参加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中)

    血染大四河(中)丁正宏 1947年12月26日清晨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