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闹中取静,查阅盐城地方史,发现盐城历任地(市)委书记中,有一位马来西亚华侨,且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位华侨书记。 他就是刘阳生,建国后盐城第三任地委书记。 1951年, 盐城地委书记刘阳生(左)与副书记吴山 审阅《盐阜大众报》稿件 鲜为人知的是 刘阳生曾经做过报纸编辑
▲上图审稿时间, 笔者考证应为9月中下旬至10月底 因《盐阜大众报》曾停刊一年多, 于1951年10 月1日复刊 刘阳生(1911—1996),祖籍福建省,191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 1927年,16岁的刘阳生进入新加坡华侨中学读书。在校期间,任学校青年团总支书记、小坡庄青年团书记,后调至新加坡市团委工作。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学校被捕,获释后,返吉隆坡市郊家中。 1932年,刘阳生返校寻找党组织又被捕,被驱逐出境,在香港、广东又先后2次被捕。 ▲ 1971年,刘阳生(右)与从马来亚回国的姐姐刘玉丝(左)、从新加坡回国的妹妹刘玉英(中)及外甥孙合影。 1936年初,刘阳生曾在厦门崇本小学教书;1938年8月,转至广东梅县陈岗小学,任中共梅南区工委委员。 1940年秋,刘阳生来到皖南,在新四军战地文化服务处编辑组任编辑。1940年底,随军到盐城新四军《(苏北)抗敌报》社(疑为《江淮日报》社)工作,后转盐阜区党委民运干部、行政干部培训班,任教育科科长。 1941年11月,刘阳生被任命为淮安县委秘书。1942年1月,回盐阜党校任教育科科长。1943年6月,任阜宁县委组织部部长。1944年4月,任建阳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1947年底,刘阳生到三地委任第三中心县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刘阳生任盐城地委副书记;1951年4月30日,接替谢克西,任盐城地委书记。
▲ 刘阳生刚刚上任,1951年5月,新中国水利史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苏北灌溉总渠建设拉开帷幕。盐城负责自淮安窑头河到扁担港91.75公里工段,需挖土3000多万立方米。盐城不到半个月就组织起28.5万民工,编成民工团、营、连,陆续进驻工地……
1951年12月,刘阳生调任南通地委书记。1953年1月,调中央文教部,历任农村卫生教育司副司长、司长。1957年10月,任农业部文教局局长。1961年1月,调浙江省委组织部任副部长。1964年1月,任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省监委常委。
▲ 1982年,刘阳生(中)回祖籍福建,在泉州与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洪海(左)合影,右一为刘阳生夫人成秀(盐城中兴人,曾任浙江省妇联副主任)。
十年WG期间,刘阳生遭受冲击;1981年获平反,1983年离休;1996年6月16日病逝于杭州,享年85岁。
▲ 刘阳生之子刘鹰击的回忆文章(部分)。
来源:盐渎杂谭
作者:征跟东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