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天台寻踪

  [复制链接]

2023-5-2 10:52:48 200524 0

我想我是海天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3-5-2 10:52:48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我想我是海天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3-5-2 10:52:48

三年的疫情终于过去了,春节期间带着家人到三清山和武夷山散心,年初六回上海,行车到台州,感觉高速公路严重拥堵,查看地图,发现回上海的路上到处都是红色全家商量后,一致决定当天就留在天台,等到初七大部分人上班后再走。


其实很早以前就想到天台看看,因为天台有很多陆氏先贤的遗迹。天台赤城镇东岙村的两棵古树尤为著名,趁此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下高速之前就与天台本地宗亲陆树栋联系上了,他听说我要来,非常高兴,自告奋勇当向导,于是我们开车到天县法院附近接上他,一路向东岙村驶去

沿着赤城山下的盘山公路,我们一路愉快交流,了解到整个天台县陆氏有好几个分支,陆树栋自己的那一支有五六千人,其他几百人的小支也有好几个,等会要去的东岙村就是一个纯陆氏村落,人数有好几百。路上看到赤城山风景区的导向牌,突然想起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七十年来乐太平,白头父子事春耕。因思世事悲身事,更听风声杂雨声。四海故人强半死,一襟清泪对谁倾。新春要觅烧丹处,不住青城住赤城。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他梦想到赤城山修道炼丹。山阴陆氏从陆游高祖陆开始就有修道的传统,陆軫晚年还炼丹辟谷当年的家庙也是信奉道教,庙中有一口井,人称陆太傅井,至今仍存。陆游的叔祖陆傅也建有道院,陆游和其他堂兄弟如陆洸等好道,长兄陆淞亦是同道中人东岙村据说就与陆淞有关。

104348qoalhsyeseuul5he.png


开车到了金庭湖畔,拐入一条入湖小溪边上的村道,我们来到东岙村。在村外就可以看到高的树冠,我们把车停好,朝着大树方向走去。陆树栋先前已经联系好了东岙村的族长,我们赶到树底下时,族长已经在那里等我们了。族长热情迎接我们,我们介绍两棵古树的故事。两棵古树一棵为槠,一棵为香樟,槠干老枝虬,香樟遮天蔽日,两棵树相距不到二十米,比邻而居,互相搀扶将近九百年。两棵树胸径都有四五米,周长可达将近十米,需要七八个才能合抱两棵树都已中,香樟内部还有火烧的痕迹,内部可容纳数人,可以想象曾经有多少幼儿在里面捉迷藏两棵树一苦一香,让人产生很多遐想。传说这两棵古树分别是陆游和他的长兄陆淞所栽,苦槠为陆游所栽,香樟陆淞所栽。当年陆游受母命与爱妻唐婉离婚,后又受投降派排挤,胸怀抗金之志,却报国无门,于是隐居在天台县桐柏玉宵宫借物明志,在山下栽下了一棵槠。他的长兄陆淞心情完全不同,任天台知县期间,妥善解决了赤岩银场纠纷,得到朝廷嘉奖,升为江西广信府知府,由于天台百姓的挽留,朝廷敕令他领知府俸禄,继续留任天台县知县,以示勤政爱民官吏的嘉奖陆淞高兴之余,在弟弟陆游所栽的苦槠旁种下了一棵香樟。陆淞的后人为了守护这两棵树,就搬到树边定居,九百年来,虽然家族成员不断外迁,至今仍然有几百人定居在东岙村,这是一个纯陆氏村落,走在村中曲折的村道,感觉既幽静又干净,再看看周边村民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之中的表情突然想起陆游《游西山村》的诗句:“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放翁八百多年前描写的场景,至今犹存

104348ttevydd8udy8n0z7.png

104348jo5bai472gyrfyas.png

104348u9zaldhx2jqq1aq1.png


传说的故事很美,但是有很多细节却经不起推敲。据宋代《嘉定赤城志》记载陆淞任天台县令是绍兴二十二年,绍兴二十五年离任,任期三年继任者是韩元龙。从赤城志的记载来看,陆淞没有连任天台县令,当然就难有百姓挽留且拿知府俸禄的故事了。陆游作为一个史学家,参与了会稽陆氏宗谱的编撰,并于隆兴二年为家谱作序,在这套家谱中,他的哥哥陆淞以祖恩补通侍郎,历秘阁校理、工部郎中,知辰州,至左朝请大夫并没有任职天台县令的记载,这套家谱中记载陆淞生于大观己丑1109年),淳熙九年去世,葬于父亲陆宰墓侧,他的先后世系是:陆佃-陆宰-陆淞-三子级、纯、缙天台陆氏家谱中记载陆淞只有任职天台县令的经历,任职时间是绍兴十三年,政和六年出生(1116年),淳熙十年去世,葬于天台龙潭竹岙口,他的先后世系是:陆佃-陆甯-陆淞-三子、望、夷。宋代《嘉泰会稽志》中有陆淞墓葬的记载,且陆游长子陆子虡之一,对大伯父的墓葬不会弄错。而宋代《嘉定赤城志》则没有陆淞墓地的记载,天台陆氏家谱的记载只是孤证,明清之后台州地方志可能引用了家谱的记载。从这两本家谱和两地宋代的方志记录来看,当时可能有两个同名同姓的陆淞一个是陆游长兄陆淞,一个是天台县令陆淞,东岙村的居民是县令陆淞的后代,与陆游的哥哥关系不大。
按照天台陆氏宗谱的记载,天台县令陆淞跟陆游也是堂兄弟,陆游到天台与之相会完全有可能,但是时间似乎有些冲突。综合天台陆氏家谱和《嘉定赤城志的记载,陆淞留任应该是在第一任期结束以后,时间是绍兴二十五年,这与陆游到天台的时间不符。根据陆泊之《陆游年谱》记载,陆游第一次到天台是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时候这一年他唐婉新婚,好友王仲信、王明清兄弟的舅舅惇知台州,他们一起到台州,陆游有了首次天台游。于北山《陆游年谱》记载绍兴十八年,陆游剡中入天台,陆泊之《陆游年谱》认为时间可能有误,因为这一年,陆游父亲去世,长子陆子虡出生,陆游恐怕分身乏术,陆游第二次游天台的时间应该是绍兴十九年此后未见他游天台的记载,只是到晚年《寄天封明老》诗中回忆:“浪迹天台一梦中,距今四十五秋风”这首诗作于绍熙四年,按照陆泊之考证的结果,绍兴当地纪年是按照碰头年,即晚一年来记载,那么陆游最后一次到天台的时间就是绍兴十九年。无论是绍兴十八年还是绍兴十九年,绍兴二十五年无关,当然就没有跟陆淞一起种树的故事了。东岙村两棵古树历经风雨将近九百年,尽管不是陆淞、陆游兄弟亲手栽种,也实实在在地呵护陆氏数十代人,值得所有陆氏后人敬仰。

第二天我们到天台国清寺去参观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104348ehwzoonn0xwczon1.png


刚到寺前,就看到壁上“陏代古刹四个大字,赵朴初所题当年隋文帝杨坚世袭父爵后以随地,也就是湖北随州,作为起势发迹的根据后来建立了随朝,将他字中间的走之底去掉,命名为:陏。意思是江山不了,世代相传坚守天下。他的想法跟当年秦始皇要江山传万代一样,巧合的是这两个王朝二世而亡。后来唐太宗很不喜欢陏,就把陏改为隋朝。

104348nuo66i66oguoqiht.png


寺庙中的佛像其他地方大同小异,历史底蕴则完全不同,印象深刻的是寺中的一棵隋。这棵隋梅为国清寺开山始祖章安灌顶大师所植,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国内最古老的梅树之一,也是国清寺镇寺之宝。随梅高达十米,胸径将近半米冠幅达七米左右。主干遒劲,旁多枝干,攀附在主干,仿佛千年古藤树旁还有很多名家碑记和跋语。

104349bo5j5q5yqf652036.png


藏经楼旁边有一个小亭,亭中立有几块石碑,其中两块跟日本僧人最澄有关,一块是满座主最澄大师诗碑,另一块是最澄大师得法靈迹碑座主的诗云:异域乡音别,心法性同。来时求半偈,去罢悟其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何当归本国,继踵大师风行满座主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对最澄的欣赏和祝福。

最澄,俗姓三津首,幼名广野,日本近江国滋贺郡人。少从近江国师行表高僧出家,后赴南部,在鉴真生前弘法的东大寺受具足戒,并学习鉴真和思托带来的天台宗经籍。日本延历七年(788年),他在琵琶湖畔的比睿山自刻药师如来佛供奉,并建立了日枝山寺。此即日本天台宗的根本中堂,后称一乘止观院,也就是后来的延历寺。在这里,最澄阅读了天台三大部以及《维摩经疏》、《四教义》等天台教籍。自此深深皈依天台妙旨,萌发了入唐求法的愿望。唐贞元二十年(804年),他经日本天皇的批准,率弟子义真等,随日本第十二次遣唐副使石川道益抵中国。最澄七月从筑紫(今福冈)出发,八月底到达明州,因海上风浪颠簸,染病在身,在明州开元寺将息半月,之后向明州官府提出巡礼天台山的申请,获明州官府同意。明州书史孙阶于九月十二日发给他碟文,二十六日到达台州后,台州刺史陆淳在碟文额首、骑缝处有行草签字并盖印。最澄拜会陆淳时,奉上十五两黄金,并纸、笔、火铁、兰木、水精珠等一批厚礼,被陆淳谢绝,让他换来文房四宝抄写经书,一时传为佳话。九月二十七日,陆淳和天台宗七祖道邃一起陪最澄到天台山。贞元二十一年二月,最澄欲去明州,台州府为他在明州碟文上填写公文,三月一日,陆淳在碟文上签批“任为公验,三月一日台州刺史陆淳印”并盖印。

104349py305j5jjm0rj5dm.png


澄回到日本后,在比睿山大兴天台教义,正式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比睿山延历寺遂成为日本天台宗祖庭,为历代日本天台宗僧人和信徒所瞩目。当年最澄带回日本的通关文牒一直保存在那里,成为日本国宝,也让我们在年以后得以看到陆淳潇洒飘逸的行草书法真迹

唐代的通关文牒很多人都是从西游记听说的通关文牒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护照,它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或者地方首长的印玺方可。遗憾的是唐代的通关文牒国内没有传承一份下来,日本保存的唯一一份唐代文牒,所幸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考古发掘在新疆发现了几份文牒,其中1959年,文物专家于吐鲁番阿斯塔姆那509号墓中,发现唐代一份“过所”,即唐人通过水陆关隘必须出示的交通证明书,它是由三张纸粘接而成的,但因年代久远,前后内容缺失,幸运的是剩余部分保存完好,文中共有五处朱印。存放在博物馆的“台州碟”,具有非常高收藏价值,它的发证人是唐台州刺史陆淳。

两处文牒都跟陆淳有关,陆淳是唐代著名的儒学大师,是中唐新春秋学派的集大成者柳宗元对陆淳执弟子礼。他的学术成果被永贞革新派作为改革的理论依据,遗憾的是永贞革新很快就失败了,相关人员受到处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刘禹锡等终生受此事件伤害,陆淳则在永贞革新失败之前就去世了,因为是唐宪宗的太子侍读,没有受到牵连。

陆淳家族从吴郡迁徙到湖北黄石东方山一代,如今枝繁叶茂,那一的陆氏人口现在有十几万人,陆淳当年签字的明州,被他的后世子孙复印后悬挂在东方山家族祠堂中,供后人景仰膜拜。

陆氏人口大约四百多万,在全国姓氏排名七十左右,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没法跟上亿人口的大姓相提并论,但是人口比例来看,历代陆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巨大的,如果按照姓氏贡献排名,陆氏贡献的排名远远超过人口数量排名。只要留心,全国很多地方都能找到陆氏先人的踪迹,是值得我们陆氏骄傲和自豪的。

湖北鄂州樊湖处士陆才森

2023年4月29日撰于湖州长兴



来源:陆氏大家族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等待验证会员
:
anqiau587@sina.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418

帖子518

积分1590

图文推荐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施蔷生 | 生命的韵律:在流动中抵达永恒

    引言前天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毕业已43年。今天参加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中)

    血染大四河(中)丁正宏 1947年12月26日清晨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