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年间,一个春日的午后,盐城西大街(今建军中路)上来了两位身材高大、气度不凡的外乡人:一位瘸腿拄着拐杖,身后背着一只大葫芦;一位身着蓝衣,手里拎着一只破篮子。此时大街旁的市河边上,垂柳依依,桃花盛开,蓝衣男子高兴地折下几根柳条,将篮子的破洞补上,并采摘几朵桃花放到篮子里。
就在这时,一个小伙子匆匆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高声叫道:“不好了,不好了,西门架桥的小船被河水冲跑了!”瘸腿和蓝衣人一听,赶紧让男子带他们去西门看个究竟。原来,盐城土城筑好后,为方便人们出行,官府决定在西门外串场河上架设一座木桥,正当民工站在小船上打桩时,没想到由于此处水流很急,小船竟被流水冲跑了。
瘸腿人看到这个情况,随手捡起一根枯树枝,骑上大葫芦来到河中心,他将树枝往水中一插,本来湍急的河水很快就平缓了下来。更为神奇的是,蓝衣人将手中的花篮扔到河里,花篮竟像一只小船,滴水不漏。民工们在两位外乡人的帮助下,很快便将桥桩打好了,正当大家准备道谢时,两个人却神秘地消失了。此时一位道士路过,他笑着说,一定是铁拐李和蓝采和从天上看到新筑的土城像一只大葫芦,好奇地下来看个究竟,帮了你们一个大忙。
串场河上木桥建成后,大大方便了县城人向西出行,盐城西大街也因此渐渐繁荣起来。因站在高高的木桥上往东看,古瓢城就像是海中的瀛洲,于是人们便将这座桥称之为“登瀛桥”,既有“登上瀛洲成仙”的寓意,又寄托了“登上瀛台进士及第”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