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儒静女士的散文,我曾经先后拜读过不少,我多少次被她敏锐独到的视角,清秀婉丽的文笔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真情雅趣打动。今天,我又将她的新书全文通读了一遍,当我合上这本近30万字的散文集时,我的目光,再次定格在“一抹青绿”四个大字上。 我久久地注目散文集封面的这四个大字,掩卷而思,浮想联翩。我想,在浩瀚的岁月长河中,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个匆匆的过客,生命对我们来说,也仅仅是一次暂短的轮回。人生道路漫漫,我们每个人都像负重跋涉的行者,走过荒漠,走过绿洲;走过蓝天白云,走过风雨交加,但当你欣然回眸时,那曾经的辉煌,曾经的痛楚,早已如过眼烟云,成了记忆的碎片。 夏儒静女士有她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属于她自己的喜乐忧愁,有她深藏心底的如梦如幻的追求和向往。今天,她将这一切的一切,都交付在她喜欢的文字里,她将曾经走过的历程码成30万的铅字,最终又以“一抹青绿”四个字一言以蔽之。我想,这一抹青绿,应该是抖落滿身尘灰,拂去荣辱得失后的人间清醒,是对过往生命浑然大气的淡定和从容,是对大雁飞过菊花香满楼的生活脉脉含情的致谢,是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那些岁月由衷而无声的礼赞。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才是真正的大美。夏儒静将她散文集定名为“一抹青绿”,这既是她文学的提炼,也是她人生的感悟。从父母兄弟,到同志朋友;从翰墨丹青,到油盐柴米;从樱花红陌,到杨柳依依……我想,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一抹青绿”下的人生遇见吗?
亲情是个永恒的主题,是一曲唱不完的爱之歌。作为女性,夏儒静以她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深沉和真挚,记录下一段又一段兄与妹,母与女的柔情往事,发出一串又一串恬静悦耳的心灵回响。“年轻时,我一直留着齐腰长发,黑亮垂顺。女儿便遗传了这一点,一头蓬松浓密的卷发,秀丽宛如洋娃娃。”多少年过去了,女儿那《青春的长发》,依然在她眼前飘动,袅袅娜娜,轻轻柔柔,那是两代人之间亲密的包容理解,是母与女之间的血脉传承。写到母亲,作者更是倾注了一腔的热血和无尽的情思:“母亲在她的生命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也没有轰轰烈烈的重大奉献,只是用一颗炽热的心,去温暖和呵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往事如昔,根植心底!母亲,女儿永远记得,记得您的音容,记得您的笑貌,记得您所有的样子……母亲,女儿多想再和您说一句话;多想附在您的耳边,轻轻地告诉您:我亦何幸,生于您怀!”笔端流出的是无以言表的感恩和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感人肺腑,令人动容。(《我亦何幸,生于您怀》)。夏儒静女士的哥哥,是从北京大学走出来的新华社高级记者,也是她文学与写作的领路人,是她永驻心间的伟岸崇高的偶像。那年那月,“哥哥给我寄回了许多书籍,随信也寄来了一张照片。照片是黑白的,但我想,哥哥身后的那片草原一定是绿色的。”(《缤纷的记忆》)。每每写到这里,作者总会潸然泪下,不能自已。暗淡了风雨雷电,远去了喧嚣烟尘,岁月啊,你永远带不走妹妹对哥哥永恒的思念…… 这些文字,都是作者镌刻在亲情之树上的一抹青绿。
夏儒静女士自幼就对艺术,对绘画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离开职场后,她便开始了对丹青翰墨的执着追求,这是她聊以慰藉的心灵向往,是她晚霞中的诗和远方,是温馨醇美的情感寄托。夏儒静的笔下,有雅致的清供小品,有迎风摇曳的翠竹芦苇,有仰面挺立的傲骨红梅……“如诗的风景,我心中充满了想表达的欲望。面对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我把心情寄托笔尖,灵动地游走,深情地对话,把美丽用自己的方式记述着描绘着……你说你喜欢诗歌。你始终用温润的脸,带着对东风的漫不经心的理解,带着粉粉的鹅黄在春天里与千花百卉一起美丽绽放……”(《遇见芸薹遇见美》)。这样的文字,本身不就是一幅优美的赏心悦目的风景画吗?“写生是春日的乐趣,踏青是春日的欢歌。与朋友于草坪围坐,樱花树下支起帐篷,赏花品茗,切磋画法技巧,春日情调,轻缓流淌。”(《繁樱入画来》)。一图一景皆为乐,一笔一划总关情…… 这些文字,是作者镌刻在艺术之树上的一抹青绿。
愿所有期待的美好,都能如期而至,不负时光,不负自己。生活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它会泛起朵朵晶莹的浪花。夏儒静女士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因此,她的散文集里才会出现一批如《坐在初夏里》,《四月芳菲》,《最忆人间五月天》这样的美文。她的文字纯真隽永,韵味无穷,无不绽放着泥土的芬芳,让人怡情,让人陶醉。“细雨清洗过的翠绿,透过明亮的窗户,挤满了双眼。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芳香,树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不由分说地让你愉悦……”“如此青绿,承载着太多的记忆。春天当然不会这么快离去,因为它有太多的不舍和依恋。它还想尝尝飘香的瓜果,它还想看看一望无际的风吹稻浪,它还想嗅嗅洁白的雪花……”太美了,美得如此纯洁,美得如此静幽,怎能不叫人拍案叫人心醉呢。但生活也不仅是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夏儒静女士的可贵之处,就是能在平常的凡人琐事中,捕捉到闪光的心灵鸡汤,给人启迪,令人遐想。众所周知,女人爱美,爱穿衣打扮,而“真正喜欢穿衣打扮,并爱到深处的人,一定有高雅的品位,优秀的悟性。服装研究就是她灵魂的诗和远方!”(《穿衣打扮的那些人和事儿》)。“经历了沧桑的眼睛,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切都回归本初的纯真,通明而透彻。经历了沧桑的心灵成熟而稳重,深沉而宁静,厚重而淡然。为此,尽管额有皱,鬓染霜,而依然要大声地说:我没有那么沧桑!”(《我没有那么沧桑》)。平凡的生活中却有不平凡的思考,司空见惯里蕴藏着别一样的哲理箴言…… 这些文字,是作者镌刻在生活之树上的一抹青绿。 我曾经与夏儒静女士交流过。我说,文学艺术是被上帝擦拭过的一片澄澈明净的天空,遨游其中,其乐无穷。我们每个人,抛却世间的凡俗,全身心地浸润在文学与艺术的天空里,此生无憾矣。夏儒静女士从微信的那端悄悄传来两个字:同感。 我们面对的是个缤纷的世界,我们无需奢望和苛求,剪去那些纷纷扰扰,避开那些浮华繁杂,让生命之河静静地流淌吧,苏东坡不也曾感叹过:“且淘淘,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吗,如此悠哉悠哉,岂不是人生的最佳境界。 我想,不妨再留一抹青绿吧!“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一抹绿。”何如? 因为,“一抹青绿”,这是生命的颜色。
2025.3.30 作者简介:
凌震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盐城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盐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书法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获首届江苏省美术节书法铜奖。担任盐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期间,被中国书协表彰为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全国先进个人。 曾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发表文章若干。出版:文艺随笔《永远的魅力》(15万字,中国文联出版社);散文集《此生最爱是梅花》(20万字,作家出版社)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