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了去冬今春的第一场大雪,时在2025年3月15日下午3点以后。天气预报真准,报的就是这个时间。
“大雪纷飞”一词,不能用来描摹这场春雪的情景。它不是“下雪”,而是“降雪”“落雪”甚至是“倒雪”。只见满空中一团一团的雪朵,几乎是笔直地降下,直坠地面,好像有重量。没有风,连微风都不起,故不是“雪花飘飘”之景。这种降雪的壮观,我几十年不见。“燕山雪花大如席……”,我原不信,现在当然也没见如席大的雪朵雪团,但理解了这一夸张是有现实基础的。
春天的雪,一般是蓄不往的,但这场春雪在一时间,却还是银装素裹了大地。树木披上白大褂,成了小区里巨大的“雪人”似的。房屋被雪层覆盖,外看如雪宫。没有孩子出去堆雪人,打雪仗,不是怕冷,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呢,因为雪,是说下就下的,似乎是老天爷突然间的发放。半小时前还太阳黄黄,照耀大地,怎么说下就下了呢?而且雪团雪朵纷纷倾泻。仅管天气预报了,但人们有点不信,此刻相信了,天公办事从不直接通知人类!
听雪吧,它无声。然,无声胜有声,它告诉人们:去年整个冬天没有造访北京城了,今天补给你们,降此大雪,同样是瑞雪兆丰年。今年,劳动的人们,你们准备着秋天去丰收吧!
看雪吧,我想起了童年时的一场大雪,也如此,雪团雪朵满天倾泼下来,那是在我的老家,其景,还胜于此景呢,因为那是那年的第一场冬雪,天寒地冻。
一南一北的雪景,亦有相同之处,祖国的中南部,亦会“雪花大如席”——苍天的造化。
小小的童年孩与耄耋的夕阳人,在雪景中的我,雪情却是完全相反。小时候经历的那场大雪,下在解放前夕的一个深冬之时,那时我们受苦受难,衣不蔽体,食不裹腹,而今天,我的雪情,则是完全浸沉在幸福之中,仓廪丰富,衣服满柜。
天气预报说,两小时候,雪停。我纳闷,果真吗?果真,约两个小时后,雪团雪朵,似被苍天全部招回,还以阳光。
我想起了小区的那一角有几株梅花,昨天,我还去看过,她们刚刚开花,羞羞答答地,今见它们,是另番景象。忽然觉得,雪与梅之间是世间物种中最好的答配之一,于是写了一组诗《雪梅之爱》,录于下文:
雪梅之爱(组诗)
(1)雪梅深情
一层雪被覆其身,
唯念怀中受冻人。
梅绽婉容莞尔笑,
神驰意会爱怜深。
(2)雪叮咛
雪融无奈不由衷,
万语叮咛滴泪忡。
此去遥遥三六五,
亲亲等我到明冬。
(3)梅花答1
尔闯天涯海角关,
吾蹲地老不荒边。
明冬结冰三层厚,
姿意开花等汝还。
(4)梅花答2
我愿瓣头生羽翼,
随君飞跃舞天边。
青丝白发相依走,
不作时时苦苦吟。
(5)永不言弃
一年一度互拥期,
恰似牛郎织女齐。
恩爱雪梅天宇许,
不离不弃永相依。
诗,写到这儿,想起了宋.卢梅坡诗人的《雪梅》:
雪梅争春不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好个卢诗人,写雪梅争春,不见高下,把雪梅之间的优长与短缺之意,诗意地写得人性又实际,十分传神,佩服至极。
我呢,写雪梅,不忍写“争”,不忍写“短”,不忍写“缺”,于是就有了上面的组诗,权当我的观雪感想之一。
……
毕竟是春雪,天气预报,明天是零度至7度。雪,很快地融化了,融进大地,融进人们的心田,润润的,甜甜的。
珍惜这场大雪的降临,恭送这场大雪的回归,不论是它的降临还是它的归去,都是大自然的恩赐,都是时代的泽霈。
2025年3月15日于北京
徐应葵 盐城大丰人,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毕业生。终生从事教育教学事业,任职中学语文教师、大专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研员,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2002年退休于盐城教育局教研室。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追寻文学星光,重视沿途拾得,感恩教师职业。晚晴的彩霞布满西空,写作仍未停止,不为功利,没有奢望,只把真善美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