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旅游杂记 西藏是全民信佛的地区,西藏最古老的建筑、最辉煌的建筑、最具西藏建筑艺术特色的建筑,理所当然的首推西藏的寺庙,而寺庙中名声最响的圣殿当然是布达拉宫、大昭寺和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寺”。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位于城西的尼玛山东面山坡上,整个寺院依山而筑,宫墙逶迤,殿宇参差,疏密有致,和谐对称,建筑群的金屋顶更是金光闪耀、庄严辉煌。我们参观扎什伦布寺的时间,已近傍晚,加之导游自以为对藏传佛教知之颇多拥有绝对发言权,路道旁解说的太多,所以对建筑本身参观的时间并不多,实在是走马观花。给我印象较深的,一是强巴佛殿。殿内供奉一尊26.2米高的铜弥勒佛,殿门口挂一块铜牌,说是“世界上最高的铜佛”。无锡灵山大佛80多米高,也是铜铸,比他高吧?所以“世界上最高的铜佛”的说法,不确切。也许当初是,后来纪录不断刷新,就不是。也有可能现在还是最高,但必须加上“室内”二字,即供奉在大殿之中的铜佛,也许还是数这尊最高。还有一个就是参观措钦殿。措钦殿亦即大雄宝殿,那里的大经堂,其规模可容纳2000人诵经。我们参观的时候,有大小喇嘛几百个在做晚课,低沉厚重的诵经声,喉音很重,磁性很强,低音喇叭似的,为西藏喇嘛诵经所特有。扎什伦布寺还观瞻了四世班禅和十世班禅的灵塔殿,这两位班禅的灵塔修建的比较富丽堂皇。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格局。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参观大昭寺时,正下着雨,寺前湿漉漉的地面上,仍匍匐着磕长头的信徒,青石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那块著名的“唐番会盟碑”身披沧桑,傲然矗立,力证着西藏这块圣土千百年来与内地血肉相连的关系。那棵巨大而干枯的树墩,据说是文成公主亲手栽种的“公主柳”的遗迹,每天接受着无数朝圣者的顶礼膜拜。那尊释迦摩尼12岁等身鎏金铜像,金光闪耀,美轮美奂,庄严崇高,据说是文成公主从大唐带来,如今是大昭寺的镇寺至宝,也是所有佛教徒的心中圣物。不绝于耳的诵经声,摩肩接踵的朝圣者,灯火长明的酥油灯,目不暇接的佛像壁画,置身这样的氛围之中,连自己的身份也会迷失,是旅游者还是进香拜佛的信徒?布达拉宫,建筑在拉萨市的红山上,整个建筑群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古堡一般的建筑群,气势雄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布达拉宫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域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藏语称为“赞姆林坚吉”,意思是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布达拉宫初建于公元7世纪,为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了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而兴建,后毁于教派之争。清初,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白宫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红宫为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民心中,这座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语称此为布达拉(普陀之意)。和其他的寺庙不同的是,布达拉宫不仅是宗教场所,还是政治统治场所,山下有牢房,白宫中有噶厦政府的办公地。达赖、班禅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西藏佛教界认为,达赖是“欣然僧佛”即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月巴墨佛”即无量光佛的化身。尽管历来中央政府对二者一视同仁,但事实上拉萨的布达拉宫才是藏传佛教的真正中心,布达拉宫的象征意义肯定大于扎什伦布寺。布达拉宫里看佛像、看唐卡、看达赖的灵塔,琳琅满目,金碧辉煌,无比震撼。尤其是五世达赖的灵塔,豪华之极,就是一尊用黄金、宝石打造起来的宝塔。然而,给我印象更加深刻的却是法王洞和日光殿。法王洞是松赞干布与尺尊公主、文成公主修行之处。这位吐蕃王了不起,有治国安邦的雄才伟略,是和平促发展的典型,藏人早已让他和那些菩萨一并端坐在圣殿的佛龛之中,把他当作佛来敬奉。日光殿是达赖的寝室和办公修行的地方,功能齐全,设施豪华,看样子是一切保留当初的模样,包括达赖喇嘛会见过陈毅的客厅。然而,看着这一切,难免让人感慨:“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空悠悠”的感觉,是来自活着的活佛不能活着归来再登本属于他的法坛宝座的阙如,也来自坚决挽留年青的十四世达赖喇嘛而诚意付之东流的枉然,更来自那些面对宝座上虚拥的衣钵致以千般虔诚的信众对精神领袖的痴迷。宁可失落家园做寄人篱下的“印度之子”,总觉得这事做得既没面子,也没里子,何苦来着。西藏的寺庙佛殿,还有一个与内地寺庙大不同的地方,不是走几级台阶就能登堂入室的,而是用一架窄窄的木梯,几乎直立于佛殿入口,进入者登梯而上,首先是俯身仰首以看,神佛高大伟然,居高临下,庄重威严之态自生。
张永发,陈堡蔡堡人。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现退休。
来源:陈堡草荡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