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北网

[美文鉴赏] 与时代同行——周巍峙同志的艺术人生

[复制链接]

2022-6-18 15:06:36 78230 0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发表于 2022-6-18 15:06:36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morpheus 社区微信达人 楼主

2022-6-18 15:06:36

      


     在巍峙同志身边工作近20个年头,巍峙老工作的认真与激情、处世的豁达与严谨、干事的细致与韧性、为人的谦逊与亲和,时刻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在他身边工作的时间越久,他身上值得学习与回味的东西也就越多......



150517oaay2o32ol18lipp.jpeg

周巍峙(1916—201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广大文化工作者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与时代同行,为祖国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留下了丰厚的宝贵精神财富,周巍峙同志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一、周巍峙同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革命文化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溶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周巍峙同志成长于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年代,在这个外敌入侵,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投身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以文艺为武器,宣传鼓动敌后广大的老百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巍峙同志从参与上海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救亡歌咏运动开始,在革命文艺队伍中成长进步,革命文艺是他最显著的标识。解放后,巍峙同志先后担任原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局长,副部长,党组书记、代部长,中国文联第六、七届主席,第七、八届名誉主席,参与了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他先后担任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领导小组总指挥,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创作领导小组组长,领导了文化部门很长时期的文艺创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倾尽了全力。离开工作第一线后,继续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皓首穷经,身体力行,领导十万之众,穷30年之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搜集、整理、编纂工作,完成了这项被海内外学者称之为“中华民族文化长城”的鸿篇巨制,这十部集成志书,共300卷5.1亿字,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珍贵的文化DNA。他领导文化系统,征集的3000余万字的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史料,极大丰富了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历史,为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50517tnmziirkj4ignj0k.jpeg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150517innscdi8tfsnv41n.jpeg

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

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时代同行
巍峙同志是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救亡歌咏运动开始,走上音乐创作道路的。在党的领导下,他创作抗日救亡歌曲,编印《中国呼声集》,到工厂、商店、学校教唱抗日歌曲,参与抗日游行、集会,参演话剧《保卫芦沟桥》等,他创作的歌曲《上起刺刀来》《前线进行曲》广为流传,其中的《上起刺刀来》还被山西牺盟会的抗日决死队作为了队歌。
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党建立的第一个文艺团体――西北战地服务团,两进晋察冀敌后根据地、游击区、乃至敌占区,前后转战六年半,为兵为民服务,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多部活报剧和小型歌剧,举办多期乡村艺术教育训练班,培养艺术人才,为宣传鼓动全民抗战,鼓舞军民斗志付出了大量心血。大家熟知的民族歌剧《白毛女》,就是由西北战地服务团邵子南同志在河北平山搜集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而来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该团方冰、李劫夫同志的作品,担任领唱的顾品祥同志,也是该团培养出来的演员。
解放战争期间,巍峙同志率领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遵循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华北解放区的城市乡村、部队工厂演出歌剧《白毛女》等,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提高士兵和群众阶级觉悟,为新中国的建立,充分发挥了文艺作品的鼓动教育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巍峙同志既是文艺的创作者,也是文化事业的建设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也是新中国早期对外文化的交流者和传播者。他为我国艺术院校、艺术院团的建立及正规化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短短十余年艺术院校、艺术院团就走上了正轨。他创作的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典;他组织领导创作演出的两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都成为那个时代的扛鼎之作。尤其是《东方红》的创作,巍峙同志一晚就写出创作大纲初稿,率领3000多人的创作演出团队夜以继日打磨排练,仅仅40多天就在人民大会堂公演了,没有高超的组织领导协调能力,没有捻熟的知人善任,没有对文艺创作队伍和十年文艺作品的了然于胸,40天是绝对完不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的。《东方红》的成功,既是党中央对十年文艺队伍的大检阅,也是巍峙同志敢于担当,不辱使命,善作善成的生动写照。
巍峙同志领导主持编纂的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开创了中国非遗保护的先河,大家对非遗的认识远不是现在的认知水平。刚刚开始时,并不为许多人,甚至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所理解和看好,有个文化厅的厅长就说过,我们连活人的事都管不过来,哪有精力来管这死人的事。来自文化、文联、大专院校、文化研究机构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编纂队伍,人数达十万之众,30多年的时间跨度,编纂队伍的多次重组,经费得不到充足的保障,可以讲是困难重重,可硬是凭着他生为文化的那股韧劲,圆满完成了这项重大文化建设工程。他对文化的这股子干劲,值得我们所有文化工作者去学习,去追求。
巍峙同志担任中国文联主席期间,对文艺界的浮躁之风忧心忡忡。在文联全委会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会上,他指出文艺团体和名演员要加强对群众的文艺辅导,承担起对文艺普及与提高之责。他建议那些在天上飞来飞去赶场的明星们,也到地上走一走,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与群众真正交朋友,汲取民间文艺的营养,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他对文艺工作的这些见解,直到现在也不过时。

150517au0uytlznizcl1lu.jpeg

《中国呼声集》


150517h0o0rbhgxz7b77jf.jpeg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三、明德重情,情怀温润
巍峙同志对文化前辈的敬重,对文化艺术人才的尊重,对同事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关爱在文化界有口皆碑。
我陪他到上海出差最多,每年到上海,他必定登门看望的老前辈有巴金、于伶、贺绿汀和老战友孟波、严金萱夫妇等人。在文联主席的任上,他先后张罗了田汉、夏衍、阳翰笙、周扬、沙可夫等革命文艺前辈的百年诞辰,亲自主持编纂了他们的全集、文集或纪念文集、画传,在北京为田汉、周扬,在夏衍的家乡杭州萧山,在阳翰笙的家乡四川宜宾等地筹办并参与了他们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他还到安徽歙县参加了音乐家张曙塑像落成及纪念活动,到河北凤山烈士陵园参加了老战友摄影家沙飞塑像落成和纪念活动,到四川资阳参加了老战友邵子南8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每次的讲话发言都是自已动手,精心准备。他牵头成立了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在全国文化系统组建了中央苏区、陕北、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东北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协作组,征集了几千万字的革命文化史料,编辑出版了各个根据地的《文艺名录》《文艺大事记》和《文艺活动史略》,出版了部分章节的《解放区文艺史》,极大丰富了中共党史中关于文化建设部分的研究。
他是《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总主编,在地方卷的审稿会上,发生的几件事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因经费原因,审稿会的会务住宿安排大都比较简陋,按规定,他可以住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宾馆,可他每次都是坚持与总编辑部的同志同吃同住,表现了对编审人员的尊重。《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的初审会安排在兰溪市,在得知家住丽水遂昌县的副主编华俊同志生病不能参加审稿消息后,他利用审稿的间隙,趋车走了大半天的山路,专程到遂昌探望了华俊同志。几个月后华俊同志病逝,他嘱咐遂昌文化局的同志为华俊同志敬献了花圈,巍峙同志的举动,深深感动了浙江卷编辑部和遂昌县文化局的同志们,他们表示,在遂昌的历史上还没有过省部级领导专程来探望一位普通干部的记录,更没有过为普通干部去世送花圈的记录,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值了!
在巍峙同志家中工作多年的两位老阿姨吴银凤和徐爱玉,回到浙江老家怡养天年后,每逢到浙江出差,只要时间允许,巍峙同志都会抽时间,去家中探望她们。吴阿姨家中住房因发大水损坏后,还出资为吴阿姨重修了房屋。每次见面他都会为老阿姨们留下几千元钱,补贴生活。
我是这样认识巍峙同志的,他对文化前辈和同行的敬重与尊重,是源于他对文化建设的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是凭一代人的力量就能完成了的。伟大的事业要靠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接续努力,敬重尊重他们,就是在尊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对千百万文艺工作者工作的肯定。他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关爱,则是他深厚人民情怀的一个缩影。
周老的温润情怀,并没有消减他从战争年代就保有的斗争精神。这里我给大家讲讲他在2012、2013年春节时,两拒东方演艺集团原领导顾某到家中慰问的事。按照原文化部春节期间慰问老领导、老艺术家的工作部署,人事司要求部领导看望慰问老艺术家时,单位主要领导要陪同看望。在得知顾某要陪同的消息后,周老态度严肃予以拒绝,他对我说,东方歌舞团的领导,谁来都可以,但他来不行,他若来,我也不会让他进我的家门。巍峙同志未跟我讲明拒绝顾某的理由,我只能以中央出台有关规定,要求领导轻车简从的理由回绝了顾某的陪同。顾某东窗事发是在二老去世之后,但我真的佩服周老读人的准确和与坏人坏事做斗争的精神。
多年的人生淬炼,练就了周老高度的文化自觉。他对文化发展趋势的把握,对文艺创作规律的认识,是与党的文艺方针政策高度契合的,是与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作为文化艺术工作的领导者,引领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文化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实践者,没有缺席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没有辜负文化人所肩负的使命,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守了他在党旗下所许下的诺言。以周巍峙为代表的文艺界老前辈,用优异的成绩,精彩的艺术人生,跑完了他们的那一棒,现在这个接力棒传到了新一代文化工作者的手中,怎样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接下并跑好这一棒,无疑是我们每个文化工作者都要认真完成的时代答卷。

作者:唐晓刚

来源:东台市博物馆
荐稿:程可石
编辑:吴勇胜
总编辑:陆碧波


阴阳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145573727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37

帖子2765

积分12805

图文推荐

  • 夏俊山 | 愿爱如晨曦照耀你们成长

    岁月的画卷中,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长辈的期望与温

  • “满街棠树有遗风”;——盐城海棠园怀古忆

    四月盐城尽花园海棠盛宴忆汝珍文/相鸿题记 

  • 张永辉 | 闲话盐城名人—徐铎

    朋友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盐城名人叫徐铎。(盐城

  • 5名干部喝酒,1人死亡,为何发生如此恶劣的

    AI图片 与文字无关来源:“官察室” 记者观察荐稿

  • 丁正宏 | 血染大四河(下)

    悠悠大四河,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生生不息地流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